陳婧:可愛可敬 vs 血債血償

2021-06-28
 
AAA

233.jpg

三周前見到剛在上海結束隔離的新加坡同行,對方一落座就感嘆:「中國自由得讓人不習慣!」

這名同行解釋,新加坡路上人人全副武裝,進入各場所都得掃碼登記,在外用餐時也得隔桌而坐。走在上海馬路上,見到好些行人不戴口罩;商場食肆人頭攢動,人與人之間近距離互動,一時間竟有點無所適從。

這讓我想起一年前初到上海時,恰逢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當時觀眾還不能相鄰而坐,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三成。一年後的今天,這些限制都不復存在;民眾更關心的不再是進影院安不安全,而是能不能搶到票。

冠病疫情暴發至今一年半時間,中國不僅快速走出疫情陰影、實現經濟復蘇,也從幾輪反彈中歸納出行之有效的抗疫之道。上月底在廣東暴發的疫情來勢洶洶,但經過三周防控,新增本土個案也在前天歸零,社會秩序重歸穩定。

在這期間入境中國的許多外國人,都對高效的防疫措施和井然的社會秩序印象深刻。但中國的國際形象非但沒有因此提升,反而在中美對抗加劇、地緣政局動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面對愈發嚴峻的挑戰。

七國集團(G7)和北約(NATO)一周內相繼發佈具明顯針對中國意味的公報。G7公報中就香港和新疆人權問題、冠病溯源等課題點名批評中國,還罕見地強調維護台海穩定的重要性。北約公報則首次提出中國對北約構成「系統性挑戰」,認為中國的脅迫政策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北約安全和國際秩序構成威脅。

有「戰狼外交官」之稱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前天回擊北約「劣跡斑斑、欠賬累累」,並強調中國人不會忘記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的歷史慘案,「這是北約欠中國人民的一筆血債」。

這番語氣強硬的發言很快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民留言稱讚趙立堅「硬氣」,並指「現在中國不會再任人欺負了」「血債必須血償」。不過,也有人質疑:「不是說要塑造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嗎?怎麼又搞起戰狼外交了?」

距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過去半個月,「戰狼外交」似乎沒有收斂的跡象。而無論是外部局勢還是國內輿論環境,都沒有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形象」提供土壤。

習近平上月底在中共政治局學習會上對改善外宣工作提出的要求,被外界解讀為決策層意在調整外交政策,擺脫「戰狼」標籤,以達到「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的目標。不過,多數分析人士對此並不看好,認為「戰狼外交」風格短期內難以扭轉。

不得不說,中國在外交方面的咄咄逼人,不少情況下是在西方國家攻擊下做出的被動回應——無論是對疫情的追責,還是對人權問題的質疑。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更不時向中國發出缺乏證據的指控。中國認為這些課題被政治化時,必須以強硬措辭表明立場,儘管這往往會導致雙方互相攻擊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相對高漲,在面對外部壓力時,比起平實的回應,「血債血償」這樣的口號更能迅速激發民間共鳴、維護內部團結。這令高層在應對外交事務時,更多地考慮國內政治需求而非國際形勢,這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外交的靈活性。

《環球時報》年初發佈的民意調查顯示,近2000名中國受訪者中,有七成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也有超過四成認為中國政府在中美問題上,應保持強硬態度。只有不到3%的受訪者認為外交部的回應過於強硬,需要收斂。

中國與西方國家本來就在意識形態、治理模式上有諸多差異,隨着中國實力和影響力壯大,中西方社會的分歧將越發尖銳。再加上疫情暴發後中國率先抗疫成功,使得官方和民間的制度優越感進一步上升,加劇民族主義情緒抬頭。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摒棄對外「硬氣」姿態,恐怕將面臨巨大內部阻力。

有中國朋友認為,對中國心存不滿和質疑的外國人,如果到當地「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抗疫成效和社會建設,就會更容易放下偏見,喜歡上中國。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在國際旅行解封遙遙無期、國際陣營卻在加速分化的當下,這樣的願望何嘗不奢侈。

儘管中國最高領導層已經將改善國際形象提上議程,但這個新形象要由誰來打造,以何種方式塑造,又能否被國際社會和國內輿論接納,這些有待回答的問題,考驗的不只是高層的決心。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外國遊客缺席,對中國來說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傷害,不會像其他國家例如泰國或冰島,因為泰國、冰島的經濟嚴重依賴遊客。目前,中國遊客國內旅遊的支出比2019年更多。但儘管如此,中國仍有許多企業依賴外國遊客,少了外國人,意味說,中國失去向外國人展示積極形象的機會,當地導遊收入也銳減。

    銀鳴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