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西方解封後,中國應該怎樣做?

2021-07-19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19 at 09.34.52.jpeg

「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已有專家及政客提出「自然群體免疫」的建議。簡單來說,即政府什麼也不做,並任由疫情擴散,最終等到整個族群有80%至90%的人都感染,大家體內都有抗體,便算是成功「抗疫」了。

這「自然群體免疫」的建議,當然完全行不通。

由於疫情爆發之初,平均死亡率約1%左右,已經不算低了,豈能什麼都不做?疫情開始嚴重起來後,群眾交叉感染,每名病人體內還可能會有至少兩至三種變種病毒,再加上區內醫療系統癱瘓,死亡率可直線上升至6%至10%左右。

以美國為例,一個大約3.3億人口的國家,如果死亡率平均約6%的話,死亡人數可達1,980萬人。如果美國在一、兩年間額外死了這麼多人,肯定還會打擊美國經濟。另一個角度看,所謂「人命無價」,而且病毒可襲擊任何人,包括權貴、專才及普通老百姓,所以,大部份人都會傾向反對「自然群體免疫」的建議。

此外,確診病人如康復後,體內抗體平均只能維持約3個月,即科學上亦無法確保「自然群體免疫」可奏效。最壞的情況是,「全民確診」後先死至少6%的人,但大家的抗體也只能維持3個月。因此,如果在一段時間後再有「變種病毒」輸入,國民一樣會再次大規模「中招」及死亡。

儘管「自然群體免疫」的建議並不合理,但始終仍有人提倡。自來,防疫就只得兩招。其一、隔離、封區及不斷檢測。其二、疫苗接種。在疫苗尚未量產前,隔離及封區嚴重打擊經濟。因此,大家都無法承受經濟衰退的情況。即使內地政府成功做好隔離、封區及不斷檢測等工作,但由疫情爆發至今,總有人不斷提出,萬一全球各國都放棄防疫,不再封城,豈非只得中國「閉關自守」?中國會否因此而利益受損呢?

事實證明,以上的擔心並不成立。由於各國政府如果完全放棄防疫,其醫療系統會先崩潰,屆時民怨四起,所造成的問題將會更大。而且,就算各國政府不再封城,任由國民確診及死去,國民也會擔心疫情而選擇留在家中,區內經濟一樣沒有起色。還有,如政府的抗疫工作做得不好,疫情斷斷續續的發生,對經濟的打擊只會更大。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疫,一開始已嚴格執行隔離、封區及不斷檢測等工作,不惜犧牲短期經濟,官員抗疫不力即問責「下馬」,最終使中國最快「清零」及重啟經濟,國民更可在短短一、兩個月之內全面復工。總的來說,中國政府傾全力做好「公共衛生安全」的工作,不僅最重視國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還對整體長遠經濟的發展最為有利。

但由於西方國家已量產疫苗一段時間,英美兩國的接種率亦已開始超越5成,有人擔心局勢或會有變化。

現時,西方國家已打算「全面開放」,在可見將來不再實施隔離檢疫,甚至不再公布確診數據。雖然全世界正爆發新一輪的變種病毒,確診人數還在急增,但持續一年半的疫情已使世界各國無法忍受。就算所有國家的接種率仍未達至7至8成,但大家為了「拼經濟」,也不得不要開始逐步「開放」。有人認為如果世界各國再次「全面開放」,內地政府又會否因「閉關自守」而「由贏便輸」?中國應該怎樣部署?

1. 自去年中以來,中國已有效控制疫情;國內並不急於接種疫苗,藥廠還替其他國家提供幾億劑的疫苗。直至今年5月至6月起,內地政府才全面「谷針」。現時,中國已為國民接種了14.3億劑疫苗,接種量成為世界第一;近兩個月已增加了約4億劑接種。根據網上資料顯示,完成兩劑接種的約有2.23億人。如果世界各國正打算「全面開放」,中國有關當局可加快為大部份國民接種兩劑疫苗的計劃,務求在年底前有7至8成人完成,並達至「群體免疫」的水平。以現時的接種速度估計,就算有「生產瓶頸」,在年底前達標亦應該沒有問題。

2. 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之疫苗接種始終仍遠遠未達至7至8成的水平,疫苗對變種病毒的效力又明顯降低,世界各國在這「關口」便「全面開放」,有很大機會將再次造成新一輪的環球大爆發。當全世界「全面開放」之初期,內地政府應該反而進一步收緊對海外到訪人士的隔離險疫措施,把更多國家列為「高風險地區」,直接禁止航班到訪,並把海外到訪的隔離要求由21天再延長,才能力保不失。西方匆忙「解封」,反而可能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中國和香港絕不應該跟從,反而應該更加小心防範海外大規模爆發的可能。

3. 如英美等西方國家真的先開放,中國亦可以作進一步觀察。到底接種疫苗後,確診宗數會有多少呢?死亡率又是多少呢?現時,英美兩國的接種率也有5成左右。可是,美國單日新增確診有3.6萬人,每日死亡人數達338人。英國的每日確診則有4.8萬人,單日死亡人數有63人。

英美兩國的接種率未夠7至8成便急於「解封」,疫情才會大幅反彈。對中國來說,即進一步印證疫苗接種率要夠高才可考慮開放。現時,英美兩國的疫情反彈,便是很好的榜樣。

歐美各國正在全力「谷針」,但礙於種種原因仍未成功。但無論如何,若在稍後的日子裡有任何國家成功達至7至8成的接種率,中國亦可觀察該地區的「群體免疫」是否有效,再謀而後動。

現時,西方國家在遠遠尚未達至「群體免疫」之水平便打算率先「解封」。那麼,對個人來說,到底疫苗可否有效降低重症率及死亡率呢?疫苗對付變種病毒又是否有效呢?國民接種後,又能否減低當地對醫療系統的負擔?歐美國家「全面開放」,正好提供大規模的數據給予中國參考。

4. 如果西方國家在「全面開放」後,確診宗數沒有繼續反彈,死亡率及重症率又大幅下降的話,中國則可以對疫苗的功效更有信心。當7至8成國民完成兩劑接種後,如世界各國的疫情又受控,中國便可以考慮逐步作有限度開放。另一方面,如果疫苗的效力不夠強或不夠持久,或世界各國開放後確診及死亡個案依然大升,則中國當然不宜過早開放,還需要加強防疫措施。在疫苗的研究方面,我們亦可以研究第3針的效果及風險,並開發更多不同款式的疫苗及特效藥。例如,一直有專家研究「噴鼻式疫苗」,據稱可直接保護肺部,效果或會更佳。如果現時的疫苗效力不夠強,我們應該作多方面的嘗試。

從世界各國的抗疫經驗便可以知道,過早放棄防疫工作,往往得不償失。去年,有某些人擔心如果只有中國隔離而全世界已「解封」,內地經濟會嚴重受損。但事實證明,中國反而因做好隔離工作,最早「清零」而國內經濟一枝獨秀。疫苗並非萬能,最多只會增加對市民的保護率,但不會把整個情況顛倒過來。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以製造業和出口為重,只要國內能做到「清零」及成功完成疫苗接種計劃,內地廠商如常運作,老百姓安居樂業,中國已可處於「不敗之地」。歐美國家的「全面開放」如果促成西方經濟反彈,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自然會受惠。我們並不一定要急於與世界各地「通關」。就算現時在疫情爆發期間,投資到中國的資金已首次超越美國。中國的防疫工作做得好,不僅不會因對海外到訪人士進行「隔離檢疫」而影響市場供給,反而還會有對國內經濟發展有好處。

最後,中國在「封關」的情況下,還可以促進「內循環」。如急於開放關口,反而會使國內積存的消費力量流向海外。中國又何必冒險「通關」而打亂了「內循環」的節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