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兩地信息差阻礙陸港通關

2021-07-19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19 at 16.38.59 (1).jpeg

內地與香港通關又生變數,本來講7月可談,現在變成「他們都覺得我好煩」,好像又不歡而散。

林鄭月娥說的兩項工作都很正確:提高疫苗接種率,加強外防輸入。這也的確是香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還有一個因素阻礙通關,那就是兩地之間的信息差。

最近筆者有位長期派駐廣東工作的朋友回港。來之前,他的內地朋友都提醒他要注意防護,好像香港還是疫區,水深火熱,搞得很久未關注香港抗疫形勢的他也有些忐忑。但到港後他觀察到香港抗疫其實做的不錯,社會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尤其前段時間廣東爆疫,他生活受到很多限制,來到香港反而「自由」了。

趁休假時間,他也在香港各處走。與我們的關注點不同,他一直強調香港有一個好,大家口罩戴的非常整齊。內地由於疫情防控成功,大多數人已經不戴口罩了。筆者苦笑這是因為香港政府能力差,大家害怕。但仔細想想,如果民眾沒有嚴格戴口罩,早前印度裔男子隱瞞行程案最終很可能造成傳播鏈大規模擴散。

香港政府在抗疫工作上曾經怠慢過。猶記得當初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講過「與病毒共存」理論,招來市民一片罵聲。然而去年11月副總理韓正在北京「怒斥」林鄭後,香港已換了人間。強制檢測、隔離措施開始加強,甚至出現因一個個案整棟樓搬離的「過度嚴格」的隔離令。溯源工作亦開始抓緊,上次17歲少女染疫,政府已查到雪櫃凍肉,不可謂不嚴格。效果也很明顯,近幾個月本地個案幾乎絕跡,即便零星出現也很快被撲滅。

這很關鍵,畢竟世界疫情處於危險期,即便內地也很難避免零星個案,但如果有迅速撲滅的能力,就能保證社會整體安全。有此能力說明政府工作有成效,應當給予肯定。當然全體市民配合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也有加成。

外防輸入也有重大改進。去年境外來港連酒店隔離都不做,現在港府被罵醒了,有樣學樣設置航班「熔斷機制」,並設置各地區風險評級且反應快速,基本卡死了從高風險地區帶毒襲港的可能性。

如果說內地抗疫工作可打99分,那去年港府抗疫只能打50分,而現在香港可以打90分不為過。需要繼續提高,但絕非像內地民眾和輿論普遍認知的30分水平,至少具備條件實質推動通關工作了。

另外,這也是近兩年香港社會事件的附帶傷害。民眾不了解香港情況,對香港標籤化,形成了:香港管的不嚴,且社會裡都是搗亂分子,一定不會遵守政府的抗疫政策,所以香港疫情一定會亂,通關了這些人會帶着病毒過來的邏輯鏈條。

其實他們不知道,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抗疫工作很配合,從每次強制檢測令發出後各採樣點的人龍就能看出。而且陸港聯繫非常緊密,有千絲萬縷的社會和商業關係。急切想要通關的也都是生活、工作有需要的人,很多與家人已快兩年未團圓;有人離開深圳的家長期住在香港的酒店,只為不影響工作。他們希望回到正常生活,而不是平白無故到處「播毒」。

這種認知不僅是對香港的誤解,更是形成了一種強勢的民意,影響內地地方政府的決策。官員會忌憚如果出現零星案例時的巨大反對聲浪,威脅其執政。所以在通關和維持現狀之間,必然選擇後者。

如果能改變這種輿論狀況,抹平兩地的信息差,把香港的現狀真實客觀的介紹給內地民眾,至少可以創造一個理性的、有利於通關的輿論環境。特區政府應主動找內地駐港媒體做報道,從採訪到走訪到各項政策介紹,推廣香港的抗疫工作,讓內地民眾放心。

當然通關難也與內地官員對KPI的考慮有關,畢竟對外開關如果出現傳染,不僅可能背上抗疫不利的鍋,還可能影響當地至少一個月的經濟數據。但內外有別,香港是國家內部的事,應以恢復通關為方向去解決問題。否則人員都隔絕了,還談什麼大灣區整體發展?

講到這裡,也不得不說說相反方向的信息差。筆者在媒體上看到一篇評論文章,其作者回港前在內地做檢測,必須去香港政府指定的少數醫療機構,他在關口詢問原因,港府工作人員答覆是怕有人花錢「走後門」做假報告。

首先,現在內地的檢測數據已實現各地互認,所有結果都可以在系統中追查。其次,在抗疫已成為內地政府KPI、甚至成為官員體系「政治任務」的今天,香港政府工作人員居然還以為內地和幾十年前一樣什麼都能「走後門」?不考慮下如何對接內地的健康碼系統,反而整天幻想內地是這樣還是那樣,各位官老爺們,把腦子掏出來涮涮吧。這種思維也是阻礙通關的癥結之一。

綜上,在嚴格抗疫的基礎上,抹平兩地信息差是通關的重要條件之一,絕對不可忽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