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祖堂地可賣新界地可收 郊野邊陲為何不可開發?

2021-07-26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26 at 10.00.18.jpeg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提出,當我們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我們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特別是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夏寶龍提出香港告別劏房、籠房的「遠景」,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共鳴。劏房、籠屋在港英時期已經存在,當時還可歸咎英國人因為「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沒有迫切動機解決劏房、籠屋問題。但現在回歸已經24年,房屋問題不單沒有解決,反而在不斷加劇,成為香港民怨的計時炸彈,24年來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歸咎於英國人嗎?

夏寶龍將解決房屋問題聯繫上國家第二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反映中央對於香港房屋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不得不直接指陳,要求盡快解決。「兩個一百年」不是指由現在起計還有一百年時間。根據中共十九大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兩個一百年」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之際(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即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是距離現在只有28年時間。而「明日大嶼」單是研究就需要42個月,真正可以落成居住,恐怕是猴年馬月。

要解決房屋問題,不單要靠長遠造地,更要善用手上土地,特別是新界地。近日,新界鄉議局決定成立「房屋供應專責委員會」,邀請專家研究發展祖堂地及農地;不少政黨團體亦建議特區政府盡快發展新界土地,加快收地建屋,在短期內提供大量中轉房屋或資助房屋,以解決劏房、籠屋問題。

香港從來都不是沒有地,新界就有大量閒置土地,不過由於港英時期為了與內地「區隔」需要,在新界製造一條巨大的「邊境帶」。在回歸後政府又沒有及早規劃發展,再加上怯於環保團體壓力,令到政府缺乏動力開發新界土地。

現在鄉議局主動提出研究發展祖堂地。發展祖堂地是什麼概念?目前共有2,400公頃祖堂地,如果政府可以調高賠償及放寬出售限制,只要吸引到三分一祖堂地持有人賣地,就可以立即擁有800公頃的土地儲備,再適度放寬地積比,在幾年後就可以讓以十萬計市民入住。

開拓土地需要多管齊下,需要各界共同承擔,既然祖堂地可以賣、新界地可以收、公屋可以重建、連海中建島也可以成事,為什麼唯獨郊野公園依舊是雷打不動,摸不得說不得?

香港目前有20多個郊野公園,總面積逾四萬公頃,當中不少屬於價值較低的邊陲地。這些邊陲地屬於政府土地,無人居住及營運作業,如改劃成住宅用地,毋須處理賠償及安置問題,大大降低時間和金錢成本。此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鄰近已發展地區,具有一定交通基建及生活設施,開發成本較低。四萬多公頃的郊野公園地,只要拿出一小部分例如1%,已經可以提供443公頃作建屋之用,難道這樣也不可以?而且,現在要開發的不是郊野公園,只是其邊陲地,為什麼這些邊陲地都動不得?如果因為一些人的行山喜好和需求,就將郊野公園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以至漠視22萬人住於狹窄斗室之中,堅拒將部分郊野公園邊陲地用來興建公營房屋,這樣人同樣是香港房屋問題的「幫凶」。

香港房屋問題多年來未有得到解決,一個主要癥結就是有太多「禁區」,這個開發不得,那個收地不易,這也反那也反,結果只能在房屋供應上小修小補,在市區上見縫插針,花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些土地建屋,但卻始終跟不上需求。特區政府在開發土地上缺乏有大氣魄,又沒有定下具遠見的建屋目標,更重要是放著大量可用土地不理,卻捨近圖遠。現在新界的土地持有人都對開發持積極態度,各界亦認識到房屋問題已經火燒眼眉,政府更沒有理由不大力推進,善用祖堂地,發展邊陲地,是當前最可行、最有效的拓地辦法,如果政府無其他更好辦法,為什麼不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