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陸港通關不必拘泥於廣東與自由行

2021-07-29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29 at 16.38.13 (1).jpeg

香港與內地通關的討論暫時觸礁,最主要原因是雙方都希望以廣東省為試點,向全國推廣。然而廣東省政府對香港抗疫不信任,將香港看作可能「帶毒」的危險源,尤其是剛剛從一波疫情中走出,更為謹慎。而社會也一直在想像如果深圳香港之間的人流回到從前,那將有多可怕!

但是其實可以「跳出盒子」思考,通關就等於與廣東省通關嗎?

的確,廣東與香港聯繫最緊密。按香港政府統計,有約54萬港人長居廣東省,佔在內地港人的絕大多數。但廣東通關的需求太大,如果由廣東開始,每日限額多了不好控制,很可能一個案例所有都停;名額少了難以解渴,給市民觀感通了等於沒通。

不如轉變思路,以內地其他省市為試點。港人的需求很多元,香港的功能也很多元,全國各地、各種人群都有通關的必要。在港人士需北上工作或探親訪友自不必說,內地亦有很多人需要來港。例如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保險業,客戶必須來港簽約,封關壓抑的需求急需釋放。投資理財,樓宇買賣等行業同理。

現實情況是,暫時不具備恢復深港通關雙城生活的條件,那就把其他需求先解凍,在數量上和地域上控制,慢慢加碼,直到實現全面解封。

換句話說,以前陸港之間的流量是100,就粗算粵港之間佔70,其他地區30。然而,現在是0,與其盯着如何先恢復70,不如先考慮另外那30,更可控,更可行。

所以香港政府完全可以跳過廣東和其他與香港聯繫密切的省市談,率先實現有限通關。例如與北京、上海通關,每天限額1,000人,以疫苗接種和抗體測試為基礎試行。同時可增加配套措施,例如:將運營國內與國外航班區域與人員分開,安排特定酒店,實現閉環管理,杜絕在機場和住宿環節傳染的可能性。同時,可考慮強制要求通關人士在規定時間內安裝位置監控手機App,降低流行病學調查的難度。相信以現在陸港兩地的防控形勢,將是完全可控的。如果成行,相信其釋放的經濟活力也將是十分顯著的。

等到運行穩定,可再擴展至旅遊人群與雙城生活人群,恢復疫情前的狀態。

當然,陸港雙方都依然會忌憚不隔離人士「自由行」造成的傳播風險。其實也可以「跳出盒子」思考,通關就等於「自由行」嗎?

很多人通關的需求就是生意上的或者工作上的,如當面進行談判,到現場考察、簽約等,並不需要「周街走」。其實完全可以在不通關的情況下,優先滿足此類人群的需求。

這一點新加坡早已走在前面。今年年初,為在疫情期間延續其國際會議及商務中心的地位,新加坡政府整合樟宜機場附近的新加坡博覽中心及幾個酒店設施,組成了一個封閉的商務住宿及會議綜合體,實行「Connect@Changi」計劃。旅客藉助此計劃入境無需隔離,只需按規定定期做核酸檢測。當然,只能在指定設施活動,不可以隨意外出,以此將此區域內的人員與新加坡市民隔絕,形成真正的「旅遊氣泡」。

商務見面區以隔板等設施分隔本地人與外來入境人士,讓他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面對面互動。「氣泡」內亦設有購物、休閑、飲食專區,滿足基本需要。

該計劃自開放後因新加坡疫情反覆而走走停停,但思路完全可以借鑒。如此,一些需實地簽約、買賣的活動就可以恢復。此種方法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但至少可以讓有需要人士不必苦等通關就能辦一些重要的事,讓香港不必準備萬全就能恢復一些經濟活動。早期通過設置配額的方式控制流量,後期可以擴大此類人士的出行範圍。例如在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情況下進入城市考察一些項目等。

此種形式成熟後,也可作為下一步擴大通關範圍的經驗。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如今正是想辦法的時候。港府應當打開思路,創新政策,不要將關於通關的思維拘泥於廣東與自由行,不要讓市民一路等下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