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新冠病毒不斷變種 無群體免疫就不能回復正常生活?

2021-09-08
 
AAA

 shutterstock_1690990477.jpg
 

作者:簡永哲

抗疫20個月,全球科學家都在找尋對抗新冠病毒、讓人類生活及經濟重回正軌的方法。疫苗面世帶來曙光,科學家當初指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達致群體免疫,令社區有免疫屏障,切斷病毒傳播,但現時結果似乎不似預期,病毒不斷變種,Delta之後最近Mu病毒已傳播至大約40個國家,香港能否靠群體免疫來控制疫情?沒群體免疫是否又不能回復正常生活?

群體免疫是指社區上有足夠比例的人口對某傳染病有抗體,不論是接種疫苗還是自然感染;沒有抗體的人會因周圍的人有抗體,而間接受保護,因病毒在社區的傳播力已大減,最終傳染病會消失,例如本港麻疹絕跡,就是因有足夠人口接種麻疹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面世後,大家都寄望接種疫苗可帶來群體疫免。但最近研究顯示,Delta變種病毒平均能夠1人傳7人,較原始病毒平均只是1人傳2.5人,傳播力大增,而Delta病毒亦令疫苗保護力下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團隊早前在報章撰文,指本港同時接種復必泰及科興疫苗,科興對Delta病毒的有效率為60%;若本港要達到群體疫苗,疫苗接種率要達97.4%至142.9%之間。

數據已顯示目前本港無法靠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因現時難以達到全民接種,加上人類無法控制病毒不斷變種。最近南非一款名為C.1.2的變種病毒,已傳播至最少7個國家,其突變速率較其他變種病毒高一倍;源自哥倫比亞的B.1.621變種病毒Mu亦來勢洶洶,甚至被指可能逃過人體免疫反應。正因研發針對變種病毒疫苗的速度,往往不及病毒變種快,所以靠接種疫苗來建立群體免疫已是不切實際,理論上接種疫苗後仍可感染Delta病毒及傳染他人,甚至沒有症狀,難以防範。

我們要接受新冠肺炎病毒會永遠在人類之間傳播,但這樣並不表示我們無法回復正常生活。今年7月19日英國幾乎解除所有防疫限制,當日新增約4.7萬宗確診個案,當時英國16歲以上人口中,只有約66%接種了兩劑疫苗,不少專家都批評英國首相約翰遜是在豪賭人命。但解禁一個月後新增確診個案持續下跌,8月尾已跌至約3.3萬宗。

英國疫情是否真可持續受控,仍需觀察一段時間,但這給香港其中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最少當地目前醫療系統能承受疫情,並沒有因每日有數萬宗個案而淪陷,也不像去年初疫情爆發時崩潰。原因之一是感染者較多是年輕人,他們症狀較輕微,未必需要入院,減輕對醫療系統的壓力。

shutterstock_1675369393.jpg

人命不能拿來豪賭,但要長期「封關」,維持入境者長達21日檢測,對本港經濟百害而無一利,市民也難以回復正常生活。雖然疫苗不能帶來群體免疫,但新加坡及美國的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即使感染Delta病毒,病毒量下降速度較快,變相可縮短感染期;最重要是疫苗仍然有效降低Delta病毒殺傷力,預防感染後出現重症及死亡個案。

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慢慢變成像流感一樣?如果人人都接種新冠疫苗,再加上部份人透過自然感染而有抗體,確有可能慢慢變成像流感病毒一樣,每數年有一次較大型的爆發,已有抗體的人可預防感染,或感染後症狀較輕微,不會對醫療系統造成負擔,也減少死亡個案。

英國60歲以上長者,接近100%接種疫苗,令入院率回高峰期明顯回落,便值得我們參考。若香港也能做到,便不需擔心再發生公立醫院淪陷。香港衞生部門也應按隔離病床及醫護人手數目等資源,評估可接收病人,尤其是重症數目。

現時政府應加強推廣長者接種疫苗,聯繫醫護界多向長者解說,令最高危一群得到保護。目前本港逾50%人口已接種兩劑疫苗,當接種率再提升,政府應考慮重新開放邊境,減少已接種疫苗入境者的隔離日數。以往多宗旅客完成檢疫走入社區,才發現確診的個案,都沒有造成社區大規模爆發,主要因市民齊心戴口罩及遵從社交距離措施,沒再出現像第三波跳舞群組的爆發,這些措施可能仍需維持一段長時間。

抗疫需要不斷因應數據及經驗調整策略措施,香港現時疫情穩定,政府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之餘,同時也要做好全方位解說工作,制定更前瞻性的部署及方案,讓市民看到「前景」,這樣才能真正同心抗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方面,居民較長時間留在自己的社區,能藉此加深彼此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因為在家工作措施,相比疫情前,住客更易受到鄰居不當行為的滋擾,因而醞釀更多鄰里衝突和糾紛。顯而易見,在缺乏有效的外在制度之下,我們難以依賴居民本身自律或彼此作出協調,減少對鄰居的滋擾。

    賢聚嶺南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