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香港八景──浪灣海浴 順道了解香港的史前文明

2021-10-15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29.jpg

(作者提供圖片)

有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香港島大浪灣的大浪,卻淘不走數千年前人類「到此一遊」的痕跡。
香港最寶貴的資源是一個不凍的深水港,除了可以讓船隻一年四季可以航行至香港外,也讓市民和遊客享受水上活動。夏天的海灘固然是人山人海,冬天的海灘也不乏人氣。位於香港島東部的大浪灣海灘,是「香港八景」之中的「浪灣海浴」。據知在1920年代,已經有巴士公司開辦來往中環的路線了,可想而知這裏很早期就已經廣受遊人歡迎,故有美名。
大浪灣臨近鯉魚門海域,古時海外的船隻進入廣東,是通過鯉魚門、維多利亞港,再沿新界西的汲水門進入珠江口,所以大浪灣一帶的海上交通十分繁忙。在更遠古的時候,有人在大浪灣的大石上鑿上石刻,到1970年被巡邏警察發現,石刻被港府加以保育,成為法定古蹟。
連同大浪灣的石刻,香港被發現及列為法定古蹟的史前石刻總共有9個,香港島有3個,新界有3個,其餘3個在離島,恰巧全部都是位於海邊難以到達的懸崖峭壁。離大浪灣石刻不遠處,也有另一個在2018年才被發現的黑頭角石刻。
據考古專家研究所得,所有石刻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到青銅器時代。生活在遠古的香港住民,製作這些石刻的用意,就如南太平洋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一樣,至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直至現時為止,比較多人認為,這幾個石刻大概是與祭祀相關。不管如何,它們證明了香港在遠古時期已有人類文明,使香港的歷史再往前推移數千年,鼓勵了考古和歷史學家對香港歷史進行更深入發掘。事實上,香港本地的史前考古成績是相當豐富,先後在大嶼山、西貢、馬灣、南丫島、赤鱲角發現新石器時代至青銅器時代的器物、房屋基座及墓葬群,由前可一窺史前年代人類在香港的文明足印。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