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跌下神壇的柳傳志和聯想

2021-10-18
 
AAA

 shutterstock_1586003902.jpg

 

聯想走過的路線與中國製造的發展高度吻合,而聯想如今面對的困境,相信也是中國製造需要突破的困局。
中國國慶長假過後,聯想集團折戟A股科創板的消息,成為資本市場最熱的話題,有「中國企業家教父」之稱的柳傳志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聯想尋求上市的動作非常低調,之前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路演、造勢。按計劃,此次上市聯想準備融資100億元人民幣,這本將成為中國科創板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不過,從9月30日被受理,到10月8日撤回申請,去掉期間的長假,僅過了一個工作日,聯想回A股的上市計劃就戛然而止。

兩天後,該企業發佈公告解釋:「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公司決定撤回申請。」

這個解釋讓人看得一頭霧水,而關於聯想匆忙終止上市的真正原因,業界眾說紛紜,最普遍的猜測是這家曾經的明星科技企業,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

聯想要登陸科創板的消息傳出後,輿論對聯想的科技屬性不夠硬的質疑聲便不絕於耳。

據中國媒體報道,聯想每年投入到研發的金額超過百億元,從絕對金額上看並不小,比目前已在科創板上市和已申請掛牌的企業研發投入都來得高。

但從佔比看,過去三個財政年度,聯想投入研發的金額都在營收的3%左右徘徊。而去年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板企業研發投入在營收中佔比的中位數為9%。

和另一家中國科技企業華為相比,聯想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更是相形見絀,華為在2018年至2020年的研發投入,分別佔了當年收入的14.1%、15.3%和15.9%。

2019年設立的科創板,旨在為那些符合中國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在科創板上市計劃夭折,說明聯想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受到的官方認可度已大折扣,曾經風光無限的聯想,不再是官方最希望支持的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企業。

上市不成,卻拔出蘿白帶出泥,這幾天圍繞聯想的輿論持續發酵。聯想各大高管的巨額薪酬遭到網民口誅筆伐,卸下聯想董事長職務已近兩年的柳傳志還被曝光,退休後領着近億元薪酬。在共同富裕被提上日程、科技企業風評下滑、社會仇富情緒升溫下,一名科技企業退休高管薪酬近億元,顯得格外扎眼。

10.jpg

聯想控股早前透過媒體回應稱,網傳柳傳志退休後領取億元薪酬的消息「嚴重失實」,並強調柳傳志自2020年起已不再從聯想控股領取職務薪酬。可網民哪肯罷休,早就認定了柳傳志是「先富更富」。有人也重提柳傳志的女兒柳青所擔任總裁的滴滴出行,三個月前被官方下架調查的事,對父女倆又進行了一輪批判。

聯想這次陷入的是非爭議,也再度引發人們對聯想這些年來所走的發展路線的反思。

聯想在1990年代中期,曾發生過一場「柳倪之爭」。當時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走「貿工技」路線,也就是把做貿易放在優先位置,其次是加工生產,末位才是技術研發。而時任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則主張以技術為主,主攻發展芯片,也就是走「技工貿」路線。最終倪光南在這場爭鬥中出局,聯想走上柳傳志設定的「貿工技」道路。

「柳倪之爭」當時被視為「市場派」和「技術派」的一場決鬥。當年很多選擇優先做貿易開拓市場的企業,也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功。聯想在確立「貿工技」路線後,快速拓展個人電腦市場,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私營企業。聯想在2005年收購美國企業IBM個人電腦業務,一度被視為「民族之光」。不過,聯想近年來因創新乏力,在發展上後勁不足,不僅被新崛起的科技企業甩在了後頭,甚至還被質疑,夠不夠資格做一家科技企業。

對聯想發展路線的討論,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中國製造的反思。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底子很薄,選擇「貿工技」路線有不得已之處,而「貿工技」路線的弊端在當前特殊的外部環境下日漸凸顯。特別是中美矛盾升級以來,中國深感在芯片製造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痛楚,對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的需求有了前所未有的迫切性。聯想走過的路線與中國製造的發展高度吻合,而聯想如今面對的困境,相信也是中國製造需要突破的困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這麼多年下來,內部控制在中國很多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中推廣實施,但實際效果很難一概而論,內部控制有「實」的一面,也有「虛」的一面。

    賴紅波  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