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有理》超聲波造影技術助吞嚥障礙治療

2021-10-26
 
AAA

shutterstock_1507583342.jpg

「吞嚥」對大部份人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更是一個不用多加思索的一個動作。可是,對吞咽障礙患者而言,一個簡單的吞咽動作,除了有機會帶來嚴重健康問題如吸入性肺炎,亦可能因為不能進食普通的食物或飲用飲料,而造成生活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據統計,全球總共有大約8%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一項香港的統計亦指出,有大約一半以上居於院舍的長者受到吞嚥問題的困擾。因此,處理吞嚥障礙一直是言語治療中的一個重大議題。

超聲波造影技術有助吞嚥障礙治療_2.jpg

吞嚥障礙的治療,大致可分為補償性及康復性兩大範疇。就補償性治療而言,包括改變飲品及食物的濃稠度及質地,或改變進食時的姿勢等,從而減少食糰進入氣道的機會,以提升吞嚥的安全性。而康復性治療,則是透過吞嚥運動或運用特定的吞嚥法,使患者的吞嚥功能恢復正常。

由於吞嚥動作不像踢腿或舉手等動作般顯而易見,因此吞嚥運動或吞嚥法都並非容易掌握。以孟德森吞嚥法(Mendelsohn Maneuver)為例,患者需要控制特定的喉部肌肉,將喉嚨向上提升並維持三至四秒。這個動作對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來說,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理解及練習;對長者或其他吞嚥障礙患者而言,學習的難度更高。有見及此,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言語治療團隊由2018年開始,研究利用超聲波造影技術去促進孟德森吞嚥法的學習。

超聲波造影技術有助吞嚥障礙治療_1.jpg

此項研究主要利用超聲波造影技術,將參加者的舌骨及甲狀軟骨顯示於螢幕上,讓參加者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喉嚨活動時的實時影像,作為一種生物反饋。結果發現,大部份的參加者都能在特定時間內學懂孟德森吞嚥法。即使在七天後的覆檢,仍能準確地做出該吞嚥法,相對傳統的治療方法更有學習成效。而且,超聲波造影技術為非入侵性,不會對參與者造成不適,能廣泛應用在不同年紀或病因的患者上。團隊希望此技術的應用能提升康復性治療的成效,進一步改善吞嚥障礙患者的飲食能力及生活質素。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系助理教授兼言語治療師鄺伊蘭博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