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瑜:鋼琴天才敗給了素質教育缺失

2021-10-27
文瑜
時事評論員
 
AAA

 shutterstock_719939227.jpg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心願,既希望子女學業有成,也希望子女能發展愛好、提升素質。國家對中小學校外培訓實施「雙减」政策,在減輕了學生的學業壓力的同時,也給體育、藝術這些素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一個李雲迪涉嫌嫖妓事件,給身為家長的我敲響了警鐘,素質教育如果處理不當,也可以是一種變相的應試,真正要回歸到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才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李雲迪的事情從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幾天,這些天斷斷續續看到的都是一些大至官媒,小到網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邊倒的對他口誅筆伐,作為我個人來說此次並不想去蹭他的熱度。此次事件覺得也不過和之前黃海波(註1)事件類似。但也不知是巧合還是甚麼,昨天打開YouTube竟推送他的成名曲《蕭邦第一協奏曲》,讓人驚訝萬分。
於是網上趴了一下從年少時期到現在的資料,除了歎息還是歎息,和那些靠臉吃飯的流量明星相比,李雲迪至少還是一個擁有高超技能的「鋼琴家」,他的成功之路甚至比十年寒窗的大學生還辛苦,為甚麼會走到現在這般田地?不得不從家庭教育進行反思。
在李雲迪成名之前,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當下很多大部分學藝家庭相差無幾,除了學習就是鋼琴,沒有一點自己的童年空間,當然天賦加勤奮使得李雲迪18歲就獲得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成為該賽事最年輕的金獎得主。
年少成名,扮演溫文爾雅的乖孩子角色,到今天的東窗事發。父母本該放手的時間並沒有選擇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要記住,李雲迪是個正常的男人,他也有成長期,有青春期,有叛逆期,有懵懂期,也需要有個人教導他甚麼叫做潔身自好,然而,這些都沒有,都被鋼琴代替了!
現在的藝術教育側重技能培訓,而缺乏對孩子情商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引導,一旦離開父母和學校撐起了保護傘,就會成為經不起風吹雨打和外在誘惑的「巨嬰」。有很多父母讓孩子學琴的初衷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不停地考級、拿獎,在這樣短視和功利心驅使下,不管孩子是否樂意,是否喜歡,重複機械地練琴就是達到目標的最好方式。
培養正確三觀更為重要
李雲迪此次事件,對於學琴的孩子和家庭的啟示,絕不止「公眾人物謹言慎行」這麼簡單。據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學習鋼琴的兒童已超過4000萬,而且這個人數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鋼琴培訓這個行業已經嚴重泡沫化、內卷化了。說明當下的家庭愈來愈有急功近利的傾向。李雲迪雖然出生於國內鋼琴市場的早期,但是其家庭教育所體現出的缺點是絕大多數學藝家庭都存在的。不能說李雲迪父母的教育是失敗的,但過度透支童年玩樂時間,壓着孩子只做一件事,而不注重情商和價值觀的培養,至少不是成功的教育方式。
目前國家「雙減」政策,給素質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特別是藝術教育。李雲迪的垮掉,從側面說明,如果素質教育按照應試教育的方式來學,仍然會出大問題。並不是學科培訓才存在應試的問題,非學科培訓也照樣存在急功近利的傾向。

學會了技能是目的,但價值觀的培養同樣重要且不可偏廢,否則就是德不配位。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也是根本性要素。父母不能以愛子之名,剝奪孩子應該享有的自由空間,除了教會他們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更應該培養正確的三觀。社會不需要看似優秀的「巨嬰」,而需要正直獨立的普通人。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起應有的責任。

註1:黃海波是內地演員,2014年因嫖妓被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