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美國的不確定性

2021-11-29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shutterstock_147037244.jpg

美國總統拜登11月15日簽署了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那是統特朗普期待而無法迎來的機遇,拜登興奮地說:“基建周,终於到了!”
過去18個月,美國國會合計撥款7.1萬億美元,與美國2020年20.9萬億美元GDP比例達34%。
美國2020年GDP收縮3.5%。今年上半年則同比實質增長6.2%,第三季度同比實質增長4.7%;經濟前景卻仍不樂觀。
一、「直升機撒錢」對經濟影響短暫。
美國是一個消費大國,約七成GDP屬於國內消費。疫情期間,美國經濟受挫,政府向居民派錢維持消費。美國人去年工資增長,超過90%是由政府撥款支持的。
美國製造業近月強力反彈,供應鏈仍不暢順。美國現在的問題不是需求,而是供應;美國不可能長期通過派錢來維持消費救經濟。
二、搞基建的錢從何來?
2009年12月奧巴馬簽署法案,把美國聯邦債務上限從2900億美元提升到12.4萬億美元。
到了今年3月,美聯邦債務約26萬億美元,負債率134%。
不論奧巴馬、拜登還是特朗普執政,任內都分別增加福利和軍費開支、減稅,刺激短期經濟增長。
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期間,美國聯邦支出增加了45%,收入卻只增加6%。債務餘額急速上升,快於GDP增長,負債率愈來愈高。
目前,看不到美國財政有改善的跡象。隨着收支持續不平衡,美國負債率可能進一步上升。
三、通脹。
今年10月,美國CPI同比上漲6.2%,是自1990年以來的新高;實際短期利率則約-5%。
導致通脹原因包括季節性因素、政府派錢、寬鬆貨幣環境、高關稅和油價等。
聖誕過後,若通脹持續高企,實際短期負利率持續,信貸收縮,會出現流動性陷阱,不利中長期經濟發展。
面對通脹,一些國家已上調了利率。美國反應較謹慎,採取減關稅、抑油價、解決港口堵塞等措施;但寬鬆貨幣政策和派錢才是通脹升溫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顯然擔心改變宏觀經濟政策會衝擊經濟;實體和虛擬經濟發展的「剪刀差」(註1)卻又是客觀存在的,美國現在想壓抑通脹同時維持經濟增長比較困難。
四、資產泡沫。
低利率讓美國資產價格不斷攀升,支撐美國經濟增長。
美聯儲則可在公開市場抛售國債,吸納商業銀行資金,讓同業市場資金緊張,推高聯邦基金利率和美聯儲利率,壓抑通脹。
但如今,假設美國國債利率上升1%,聯儲局則會多付約等於1.34%國內生產總值的利息;而美國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率一般僅在2至3%之間。
11月26日,美國股市三大指數跌了2.2至2.53%,油價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同時受壓,據稱那是受南非變種新冠病毒影響。
29日亞洲股市開市後的表現會影響後市走勢,事件則顯示美國目前的投資信心很脆弱。
由於長期寬鬆貨幣環境和沉重的債務負擔,美國現在若壓抑資產泡沫,對經濟增長、就業、消費和財政等諸方面都會造成比以前更大的衝擊。
五、經濟和政治的不確定性。
美國港口擁堵,一些企業需要依靠空運把商品從國外運到美國,空運成本則爲海運的數倍以至超過10倍。很難相信,那些企業主會不抱怨政府。
拜登提名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可增強美國貨幣政策的連貫性。
拜登也已公開宣稱會謀求連任。但多個民調顯示,拜登支持率下降,原因包括新冠發病率高企、從阿富汗撤軍引起混亂、經濟表現不理想等。
當前,美國經濟運行風險高。在政黨輪流執政過程中,財政政策在增加社會福利和減稅之間頻繁更替。
長期實行零或負實際利率後,再增加貨幣供應已難以刺激實體經濟。但若收緊貨幣政策,資產價格可能大幅波動。若管控不力,還會導致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引發包括香港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危機。
國力衰落的美國正拼老命維護其霸權,國內經濟問題則增加了美國對外政策和國際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性,是謂經濟、政治方面的「溢出效應」。


註1: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很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問題,美國當然不是第一天知道。現在回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本2月的訪華計劃,以及財長耶倫年初早已表達訪華意願,很可能已有向中國求助的意圖,希望中國購買美債,助美國渡過難關。

    袁彌昌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