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又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021-12-20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2003156060.jpg

中共每年歲末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月10日閉幕。這是過去12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得最早的一次。提早召開的會議,凸顯了烏雲蓋頂、山雨欲來的嚴峻內外部經濟形勢以及高層的警覺,而多年來這個會議中較少看到一句表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次出現,讓人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任務是總結當年經濟工作,把脈經濟形勢,定調明年大計。

自2011年以來,該會議歷年的總基調都是「穩中求進」,簡直是十年如一日,至於「高質量發展」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說了約五六年,似乎每年的主題和此前並無太大不同。

然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緊張氛圍卻是清晰可辨的。會議罕見地將「穩字當頭」放在「穩中求進」之前,構成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八字,傳達經濟上穩定壓倒一切的高層旨意。針對當前形勢,會議冷峻判斷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並要求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明年的中共二十大召開。

很顯然,「穩」指的是防止經濟增長失控下滑,今年第三季中國經濟增長滑落至4.9%,當局若不及時反應,局面可能更糟。

中央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11日加碼解釋,「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為突出的關鍵詞,要慎重推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不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不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任務不能層層加碼,導致基層難以承受。

這些「穩」的舉措已帶有急剎車意味,宣告當局今年的一些有收縮效應的政策,例如最受關注的高壓打擊資本「無序擴張」的力度,針對互聯網巨頭、校外培訓和娛樂產業的抑制政策,即使不回調也會暫緩出台。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裏大篇幅闡述的五點「正確認識」,第一點就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和途徑,先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並指「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五點「正確認識」的第二點,是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承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

會議還提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

何謂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表述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有着密切聯繫。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兩年後,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中共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序幕由此掀開。上世紀80年代,中共十三大再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共領導等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確定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他進一步強調這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確實,過去四十多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直被尊為中共的基本路線,2018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的大會講話中也說:「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不過,這個「中心」並不總是被高調突出,時不時讓人懷疑該「中心」已經動搖。因為中國的左右之爭未曾間斷。這其中既涉及到不同群體代表的路線之爭,又涉及到中共革命初衷如何堅持的理念問題,更涉及到如何一方面保增長,又避免富起來的經濟階層與權力勾結,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腐蝕中共統治的風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始終面臨的現實兩難,它也一直左右調試,力求撲滅不斷浮現的各種問題。

今年,中共戰勝了疫情,實現了全面脫貧,又跨過建黨百年門檻,它一度有自信能承受較低的經濟增長,於是開始大力度管制資本,試圖扭轉社會風氣,減低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還開始探討共同富裕。結果,經濟大減速的風險馬上累積到眼前。

2022年,隨着世界更多國家邁向疫後新常態,中國將面對開放邊境的更大壓力,而經濟發展形勢嚴峻,又適逢中共二十大將召開,比一般年份還更需要穩定的經濟以支撐穩定的政治環境,實現平穩過渡,這是經濟須「穩字當頭」的政治需要。

這些現實,意味着過去一年的好些大動作將不得不暫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複位,也凸顯出在現實中,中國長期大幅度偏離原有的路線並不容易。共同富裕則不急於馬上推進,畢竟根據十九大報告,2035年才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的時間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