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智:RCEP的香港機遇 大灣區與東南亞橋樑

2022-01-21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AAA

 shutterstock_1855627894.jpg

RCEP於2022年首日生效,香港正爭取加入。科大新興市場研究所因應區域自由化的浪潮,用大灣區視角檢視香港與東南亞關係(註)。以下分享他們的主要觀點,希望對香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有所啟示,拉近大灣區與東南亞的夥伴合作,多方共贏。

首先,香港作為南風窗的角色從未式微,是內地與東南亞最關鍵的貿易樞紐。2019年,內地與東盟經香港進行之貿易總額超過4,000億港元,令東南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內地。因為轉口功能而產生的運輸和倉儲服務,亦是香港最大規模的服務出口,對象散佈東盟多國。不論商品貿易或者服務貿易,香港也是連接亞洲兩大區域的集散港口。

內地外貿第一大省廣東,本已是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在大灣區內與香港共同協作,將會朝向領先技術及高增值服務發展,於全球價值鏈上攀升。深圳—香港—廣州地區被評為全球第二佳創新集群,印證轉型升級略有所成。當勞工與土地等生產成本相應升值,價值不高的低端製造業,最可能遷移至經商往來關係密切的東南亞,加快組成目前稍有雛形的區域供應鏈,深化香港的貿易樞紐地位。

其次,香港作為國際投融資的主要平台,是內地與東南亞資金融通的中介城市。過去十年,內地觀察到東盟的發展機會,直接投資的增幅達1.5倍,但也遠不及香港對此區的3倍增幅。由於香港的投資項目集中在製造業,相信是不少內地駐港企業取道香港,投資當地廠房。基於對東南亞文化和商業習慣的熟悉,香港亦是不少東南亞企業進駐內地的落腳點。

內地的經濟方針依循擴大內需戰略,而大灣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東南亞企業審時度勢,不會錯過內地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的國策窗口。與此同時,東盟十國積極投資基建,從供應側招商引資。近年聚焦的數碼經濟,亦是大灣區所長。大灣區與東南亞互視對方為重要的海外市場,香港將會繼續擔當兩者之間的投資門戶。

加入RCEP後,香港更能發揮區域經濟上的獨特優勢。一方面,香港跟東南亞的聯繫,向來比內地城市密切。中美交鋒之下,香港受累的風險亦較內地城市為低。另一方面,香港的中資網絡比東南亞任何城市豐富,資訊流通亦較內地城市開放。香港是連接亞洲兩大區域的橋樑,可與大灣區內企併船出海,又向東南亞企業築巢引鳳,鞏固貿易樞紐與投資門戶的雙重地位。

註:Bhaskaran, Manu, Nigel Chiang & Donald Low. (2021). “The Greater Bay Area: Implications for Hong Kong’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HKUST IEMS Reports No. 2021-11. Institute for Emerging Market Studies,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內地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周」。高漲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旅遊及消費呈現大爆發。實際上,旅者選擇旅遊的聖地無非從衣、食、住、行這四方面考慮,而香港又佔據地理位置、語言等優勢。隨着港府最近也推出「夜經濟」的各項措施來刺激消費,相信這個佳節肯定能帶動經濟、零售業、旅遊業的發展。

    邱帆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