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香港疫情淪陷幾成定局!

2022-02-07
 
AAA

 G.jpg

N.jpg

M.jpg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農曆除夕至大年初六短短7日,香港本地確診暴增1303例,單日新增確診數從100餘宗升至300餘宗,源頭不明個案更是增幅驚人,春節團年飯成為群聚感染主力。香港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分析認爲:本輪疫情海嘯的嚴重性還沒有被全社會所認識,“全民檢測”呼聲亦尚未突破同溫層,而香港特區政府防疫日趨被動,更令“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之間的爭辯在香港社交媒體再度延燒,出現撕裂狀態,如果不破釜沉舟扭轉局面,香港在第五波疫情前“淪陷”幾成定局,控制疫情以穩定民心成爲了當前香港最大的政治。

雖然受到年初政府頒布的防疫措施停止晚市堂食、關閉娛樂場所、取消年宵花市活動等限制,但透過給香港社交媒體輿情“測溫”發現,2022年的春節氛圍並不比往年遜色多少(如圖1)。許多香港市民仍對疫情不以為意,家庭聚餐、串門聚會等活動照常進行,強烈期盼“過個好年”心情沖淡了港人的防疫意識,成為了疫情的反撲關鍵因素。大年初一到初三,確診人數持續破百,無源頭病例激增,團年飯群組更大量湧現,專家預期年後疫情或有海嘯式爆發。如圖2所示,儘管春節期間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本地病例數飆升,但香港社交媒體涉疫輿情關注度佔比不升反降,顯然反映出港人對於疫情已經日漸麻木。

L.jpg

圖3 第三波疫情與第五波疫情期間“全民檢測”話題佔香港網絡媒體與網民社群涉疫話題關注度佔比以及確診人數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2月以來第五波疫情已經出現失控的苗頭。基於目前小規模、短時間圍封檢測效果有限,再加上香港目前檢測量、醫療資源都相繼告急,完全趕不上變種病毒快速擴散的速度,故越來越多的民意代表、各界人士和普通市民要求再次在內地協助下,舉行全民檢測以扭轉現有被動局面。但如圖3所示,儘管本輪疫情嚴重性已經超過兩年前社區傳播範圍最大的“第三波疫情”,但“全民檢測”呼聲無論在廣場式的網絡媒體,還是茶館式的網民社群,都尚未形成廣泛聲勢,目前明顯低於2年前內地支持協助下“普及社區檢測”前本地疫情快速擴散的2020年8月。由此可見,一方面是輕忽、看淡疫情的香港市民不在少數,另一方面是當前政府及官方防疫和專家團隊並未釋出改變原有防疫模式的積極訊息,這都導致了“全民檢測”的呼聲無法突破同溫層進一步在全社會發酵。

k.jpg

圖4 今年1月至今香港社交媒體防疫影響就業關注度、封樓住戶被解僱關注度及青年群體對於是否配合自願檢測點讚數按日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一些港人防疫意識的鬆懈,一方面出於對疫情危險性認知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則出於對政府防疫措施的抗拒,並藉機宣洩不滿情緒。其中,在香港社會急功近利的特殊社會亞文化下,“防疫影響就業”這種短視、片面、情緒化的論調在近期廣為流傳,導致香港公眾涉疫輿論逐漸失焦,導致港府防疫的被動,不僅體現在技術上,還體現在話語上。

如圖4所示,今年初政府緊急收緊防疫措施之後,香港社交媒體立即出現大量“擔憂打工仔生計”的討論,此後葵涌邨多棟樓宇的多日封樓檢測致多人被炒的新聞經由媒體大範圍報道,則直接“印證”了不少港人的擔憂和恐慌。一時間,“是否配合強制檢測”竟成為許多人,尤其是在職人士的討論熱點,有觀點甚至以“新變種症狀輕可以自愈,沒必要牽連公司同事及家人一同隔離檢測”為由支持逃避和拒絕檢測,得到不少年輕網民的支持認同,可見一直以來作為港府防疫積極因素的“市民自覺”已開始搖搖欲墜。當現有防疫措施缺乏執行力、強制力,當一些市民在僥倖心理驅使下鑽空子、躲貓貓,香港防疫的失控就成為必然。

j.jpg

圖5 香港社交媒體放寬新冠患者出院標準評論取態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i.jpg

圖6 香港社交媒體放寬新冠患者出院標準評論主要觀點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更令許多港人憂心和狐疑的是,醫管局為緩解疫情嚴峻致公立醫療資源的緊張,根據專家建議放寬新冠患者出院標準,宣佈CT值低於33即可出院,但仍需居家隔離14日並佩戴手環。如圖5所示,消息一出,立刻招致近7成網民反對。進一步分析發現(如圖6),其中超4成民眾認為政府行事毫無邏輯,僅僅因為隔離設施不足而降低出院標準簡直是隨意搬龍門,毫無說服力,居家隔離更是無視香港現實,加速疫情傳播。五分之一民眾明確質疑降低出院標準是在“蓄意播毒”,還有觀點懷疑政府疑似帶頭實踐“與病毒共存”策略。同時,在反對新標準過鬆的主流意見之外,另有少部分人以新標準仍過於嚴格為由加以批評,認為新冠症狀都以輕症為主,出院後居家隔離14天對比西方國家仍過長,且14日居家隔離更增加確診者失業風險。

h.jpg

圖7 香港社交媒體“清零”與“與病毒共存”關注度與負面情緒佔比按月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對醫管局降低新冠病人出院標準的討論背後,實質上再次浮現出近一段時間香港社交媒體乃至整個輿論對“動態清零”與“病毒共存論”之間的新一輪爭論。在中國以外國際社會的“無奈躺平”防疫對比下,隨著香港第五波疫情朝失控方向演變,香港本地輿論再次出現質疑和批判“清零”是一項不可能完成、浪費資源的“政治任務”,以及兜售“與病毒共存”的聲音。結合上文分析,可以發現鼓吹者主要來自以下群體:一是部分極度期待與西方“自由通關”的市民、二是對政府防疫能力徹底失去信心和信任的市民、三是對嚴格防疫措施衝擊自身短期經濟利益而顧慮或恐懼的市民、四是少數敵視香港以及移民海外後企圖另闢“以疫攬抄”之蹊徑的別有用心者。

如圖7所示,近期“病毒共存論”的關注度升至半年來新高,同時對“清零”和“病毒共存論”負面情緒的差值也收窄至近5個月來新低,深刻體現出隨著香港涉疫輿論場的撕裂,越來越多的市民並非選擇“站隊”而是顯現出更麻木、更無所謂的心態。不過,第五波疫情的來勢洶洶,恰恰讓更多人看到了香港醫療資源的壓力前所未有。有觀點認為,隔離設施爆滿,檢測能力不足,無一不說明一旦香港選擇“共存”,香港公立醫療體係必將無法承受而崩潰,屆時將引發難以想像的公共衛生災難;還有觀點強調,“動態清零”更是“兩地通關”的必經之路,更是無數香港市民的普遍盼望。

中評智庫認為,當前香港防疫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前所未見,風險和挑戰前所未見,香港特區政府現行防疫指導思想、執行策略、輿論話語的被動形勢前所未見!在疫情淪陷幾成定局的惡劣形勢下,如何及時有效控制疫情以穩定民心成爲了當前香港最大的政治,事關已經形成的“愛國者治港”局面的穩固,也事關“一國兩制”的權威性。須知,香港沒有任何本錢可以淪落為“與病毒共存”、自外於内地的疫情孤島。控制疫情,絕非防疫如此簡單,香港特區政府沒有高度的政治認知,疫情無法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或許有人擔心檢討報告最後會作出問責,要求負責處理疫情的一些高官「人頭落地」。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所言,相關檢討工作並不針對任何官員,只是要更好準備和應對下個疾病大流行的來臨,畢竟香港在這次疫情病歿已有逾1.3萬人。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過去三年抗疫工作逐個環節檢視,切實汲取經驗,將有助日後安渡另一個危機。

    戴慶成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