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是時候檢討三年抗疫工作

2023-02-06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1-29 at 11.55.19 AM.jpeg

香港一月初和中國大陸通關後,不少人擔憂疫情會再次反彈。但根據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過去10多天香港每日新增感染病例一直徘徊在低水平,輸入病例沒有增加,反映兩地通關並未帶來額外的疫情風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最少有358萬香港人已在去年第五波疫情中感染,加上超過八成港人接種了最少兩劑疫苗,社會已出現群體免疫。除非出現全新變種病毒,否則香港未來一年再出現如第五波般大暴發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

隨着疫情漸漸進入尾聲,香港社會近日已陸續恢復正常活動。由星期一(1月30日)起,感染冠病人士不再強制隔離,檢測陽性人士也無須向政府提交個人資料。有港府專家顧問甚至建議,到了3月或4月天氣回暖之際,可考慮逐步解除口罩令。

與此同時,一些專家也提出眼下是適當時候全面檢討,總結近三年港府抗疫手法的對錯得失,以增強未來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能力。有關建議獲得主流輿論支持,多家港媒紛紛發表社論表示贊同。

2020年的1月23日,一名抵港的武漢男旅客證實確診,揭開了冠病肺炎疫情在港流行的序幕。之後香港陸續發生數波疫情,高峰時期一天感染病例多達七八萬起。客觀而言,香港過去三年的抗疫工作實在不容易,也把潛藏多年的大大小小社會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當局在疫情漸漸邁入尾聲的時候檢討,確實有助防患未然。

抗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極為考驗政府的決策力。香港三年抗疫過程中不時遭遇社會上不同的政治因素干擾,加上政府不同部門和公務員之間未能全力配合,以致去年上半年抗疫畏首畏尾,錯失解決疫情良機,造成嚴重後果。當局實有必要反思日後在制度上作出哪些改進。

香港院舍居住環境一直為人詬病,安老院舍的法定最低人均面積只有6.5平方米,大約等於半個轎車車位。這次疫情如海嘯般衝擊醫療系統,大部分安老及殘疾院舍相繼暴疫,至今奪走逾1.3萬港人性命,大部分是長者。當局只有改進老人政策,不斷優化老人院防疫政策,日後才能在類似疫情暴發時最大程度保護長者的生命安全。

三年疫情令人感受最深的,還是應該如何處理香港和中國內地的防疫關係。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不分地域,單靠個別地區或國家已無法完全防控,需要不同地方政府協調合作才能解決。香港與中國大陸政府自從2003年以來就不斷強化衛生疾病溝通機制,第一時間互通重大疫情資訊。香港在這次疫情初期表現尚算良好,就歸功於兩地政府一早建立了有效通報機制,讓香港在最短時間及時應對疫情。

但面對傳染病急速蔓延,單單依賴地區之間通報機制預警顯然不足夠。香港與大陸尤其是廣東省政府日後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疾病防控的合作,防範疫情於區內快速升溫。粵港澳三地政府之間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聯防聯控機制,增加更緊密的交流和合作,以聯合精準防疫。

或許有人擔心檢討報告最後會作出問責,要求負責處理疫情的一些高官「人頭落地」。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所言,相關檢討工作並不針對任何官員,只是要更好準備和應對下個疾病大流行的來臨,畢竟香港在這次疫情病歿已有逾1.3萬人。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過去三年抗疫工作逐個環節檢視,切實汲取經驗,將有助日後安渡另一個危機。

2003年沙斯事件是很好的例子。當年沙斯結束後,港府立即委任多名國際專家成立檢討沙斯委員會,提出40多項建議,其中一項是成立衛生防護中心加強香港抗疫能力。衛生防護中心在這次冠病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反映出20年前的沙斯檢討報告做得非常出色,應記一功。

長期以來,學界一直在找尋國家、社會興衰成敗的規律,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為「線性歷史觀」,認為歷史發展是線性發展,或是前進而不會重複。然而,正如一些高危的疾病在不同世紀或者隔一段時間就死灰復燃威脅人類,反映世界上還存在着另一種歷史觀——「循環歷史觀」。

換言之,如果疾病暴發有周期性,這個周期是什麼樣的?引起這個周期的原因又是什麼?當大多數港人紛紛為過去一個月疫情持續緩和感到欣慰,探索這個肆虐全球的疫症變遷規律及應對方法,就有很大的必要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要檢討新冠疫情,可以有不同方式,最敏感的是立法會成立專責委員會──由於可以行使《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賦予的權力,專責委員會可以傳召任何高官,包括行政長官!但經「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再無雜音,而且跟政府全面配合,即使由議會調查,相信都不會出大亂子!至於醫管局領導班子,現在亦跟政府合作無間,即使它們做檢討,相信也不會有任何殺傷力!

    陳景祥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