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發展遙距醫療 助力基層抗疫

2022-03-04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shutterstock_1838345737.jpg

作者:田詩蓓,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
夏楠,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大量科技成果的應用,如疫苗和特效藥的快速研發,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追蹤病患,為緩解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遙距醫療做為傳統醫療的有益補充,亦在疫情之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成為科技對抗疫情的焦點之一。


通過遙距醫療服務,醫務人員可以在不直接接觸患者的條件下提供醫療意見,完成診療過程。遙距醫療服務不僅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同時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亦可令患者便捷快速得到醫務人員的專業意見,在社區中獲得及時的醫療救助,極大提高診症的效率。此外,遙距醫療服務亦可使醫務人員遠程同時對不同患者的生命體徵、臨床指標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遙距醫療服務在本港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緩解疫情對傳統醫療服務帶來的影響過程中更起到重要作用。早在疫情之初,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便開始嘗試通過遙距醫療為患者提供服務。通過在應用程式「HA Go」中加入遙距醫療功能並在部分醫院中推出「遙距診症」先導計劃,醫生可為部分患者提供會診服務或跟進康復治療進程,在滿足患者服務需求的同時,推動了遙距醫療服務的發展。

 

shutterstock_1889173879.jpg

與此同時,私營界別亦有業者為患者提供相應服務,更有機構在提供遙距診療服務的同時提供醫生紙、藥物遞送等服務,極大方便了患者。當前,第五波疫情正對香港原本負擔沈重的公立醫療系統帶來更加巨大的壓力。近日,醫管局更公開呼籲患者應盡力避免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以避免進一步加重醫院工作負荷。對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或其它病況輕微的患者,醫管局建議患者可通過家庭醫生或其它私營醫療機構等渠道獲得相應的救治。面對這一新情況,已經開始有業者為出現輕微病徵的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患者提供免費的視像醫療服務,在服務市民的同時紓緩了公立醫療系統的壓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要在香港進一步發展遙距醫療,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一方面,醫委會早前訂立的《遙距醫療實務道德指引》中要求醫生在為患者提供遙距醫療服務前需要與患者建立「病患關係」,但是未對此進行具體說明,且未規定使用遙距醫療服務的疾病範圍、執行標準等具體條件,醫生需要根據「專業判斷」自行確定是否提供服務,這導致業者在實踐過程中往往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如何讓全體市民,特別是弱勢群體也可以享受遙距醫療服務帶來的便利,亦是需要關注與解決的問題。政府2020 年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與其他年齡層人群相比,65歲以上長者過去12個月中未使用過互聯網比例偏高。同時,與其他收入組別家庭相比,月入息低於10,000港元的家庭接入互聯網水平偏低。著名醫學期刊《刺針:風濕病學》早前評論即指出,遙距醫療在人類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發展,未來可能成為醫療服務新常態,對此醫療政策制訂者需要盡早做出相關安排,以確保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

今年一月底,立法會通過「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其中特別強調政府需要制訂全面的數字醫療規劃和策略,應用數字科技解決醫療問題。政府應對此進行積極回應,在即將展開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諮詢中規劃具體行動方案,通過以遙距醫療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切實發展基層醫療服務,改善醫療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以滿足市民的期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