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南:醫管局赴英招聘 遠水可以救近火嗎?

2023-03-10
 
AAA

entry_horizontal_64045ff4f8f364e595b38959_1678008308737_640x360.jpg    

近日,醫管局成為市民關注熱點,一是聯合醫院手術燈、屯門醫院吊運病人路軌甩外殼等的嚴重安全事故,二是青山醫院又被傳媒踢爆2022年11月發生了「石屎壓中床頭」嚴重事故,事情已經過去了3個月,醫管局從未披露,甚至也沒有立法會議員跟進事件,這對於香港市民來講,絕對不是好兆頭。青山醫院的石屎事故據工程師推算,石屎重約6公斤,掉落到床只需0.6秒,而人反映時間是0.9秒,若病人被擊中必爆頭。幸虧這幾次事故沒有傷亡,但也給香港醫院醫療設施的安全敲響警號。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每年花費巨額的外判費,是否涉及醫院或顧問專業失德?難道僅僅要求顧問提交報告就足夠了嗎?懲罰措施在哪?醫管局再也不能左躲右閃,必須嚴正對待,及時消除掉安全隱患。

醫護人才流失過高,是導致輪候時間延長的原因

香港公立醫院人手一直流失嚴重,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截止2022年10月31日,過去一年的醫生的流失率為8.1%,護士流失率為10.7%,醫院人手短缺,導致醫管局的八個項目的目標延期,病人的手術輪候時間以年來計算,且出現了輪候時間更長的發展趨勢。

2022年10月26日、27日的立法會專門舉行過「縮短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的議員討論,根據會議記錄,公立醫院專科手術輪候時間至少以2年起來計算,九龍西聯網眼科最長需要3年零3個月,港島東區醫院輪候全關節置換手術,輪候時間最長10年,手術輪候問題已經是陳年舊疾,逐年增加,形成了急需等待手術的「堰塞湖」,導致很多基層市民對政府的不滿。

2019年底,為了改善輪候時間,醫管局成立了「持續發展專責小組」,並在之後確立「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認為如果要有效落實這個策略,除引進醫護,彌補人手以外,還需要基層醫療和私營醫療體系的深度合作參與,這個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利益衝突非常大,實現起來非常難,筆者認為:醫護人才的流失,是輪候時間過長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醫療界的抱團,利益地盤清晰,誰也不願意犧牲自己利益,公立醫院系統更是典型代表。如果港府不能率先打破醫療界山頭主義的利益藩籬,就不能發生太大改變,不管做甚麼的調整都是小修小補,根本解決不了核心的輪候手術時間過長問題,更提高不了市民的滿意度。

shutterstock_613921955.jpg

醫管局赴英招聘,這是香港需要的遠水嗎?

2021年,政府開放了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5年後,可以免試註冊,至今只有10多宗申請,幾乎沒有甚麼效果。與當初花費公帑研究數年、終於提出了一個號稱歷史上最好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新的醫生根本不感興趣。是政策方向錯了還是開的藥方不對症?

緩解醫院人才流失,需要補充新的人手,但對於新的人手,我們有甚麼可以吸引他們來港工作的優惠措施嗎?香港缺少醫護人才的問題已經發生了數年,導致很多市民手術輪候恢復到了五年以上,很多老年人都等不到複診手術,已經離世,這是香港政府必須正面解決的問題,如果到現在還不下猛藥,下對藥,還不對症下藥,而是亂開藥,開錯藥,而導致香港醫療的壓力爆煲的話,愛國者治港在醫療領域就成了大笑話。

3月5日,盧寵茂見傳媒時表示,醫管局總裁高拔陞3月將率團到英國招攬人才,有信心香港具足夠的誘因吸引在英國的香港醫生回流,目前英國有75所醫學院培養的醫生資格獲得香港承認,這些醫學院有很多香港學生在讀,這些就是他們的招聘目標人選。

筆者對遠赴英國讀書的香港學生群體有所了解,每年非醫科的學費加生活成本至少50萬港元,醫科的學費至少60萬起,一般家庭孩子是沒有經濟能力去英國讀書,更不要說讀醫學,很大比例去英國讀醫學的學生,他們家長對於英國醫療的崇拜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內心認為醫生在英國是非常好的職業,希望他們孩子在英國工作生活下去,回流香港不是他們的初始目標,如果沒有巨大的誘因,這些在英國的香港醫學生回流香港工作是非常的困難,筆者對高醫生此行非常的不看好,這個遠水不是香港所需的遠水,因此也救不了香港的近火。

WhatsApp Image 2023-03-10 at 12.37.32.jpeg

如何紓緩香港手術輪候時間長?

盧寵茂醫生為代表的醫療界人士應該盡快好好思考:引進醫生的目的是可以縮短專科輪候時間,除了引進醫生外,還有沒有其他可以更快的辦法?作為醫生,比任何人都明白開藥需要對症,不對症不但治不了病,還可能導致病人更加嚴重的後果。

香港的手術輪候太長,是陳年舊疾,如果不及時紓緩,勢必影響香港市民的生命與健康,也會影響到政府的施政和威望。筆者給出幾條可操作性的建議:

1. 打破公立醫院的利益堡壘,盡快提高公私合營的比例,將病人轉介私家診所診治,以救治病人為先;
2. 早日利用國家在新冠期間捐建的醫院,改建成手術醫院,專門聘請大灣區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來為香港市民進行各專科的手術,醫管局所擔負的成本肯定會降低3成以上;
3. 在病人的同意情況下,將輪候時間超過3年的病人,送到港大深圳醫院或者深圳其他醫院,早日進行手術,醫管局按照香港應承擔的費用來付,相信治療成本不但會節省大半,而且可以早日解決掉市民疾病的痛苦;
4. 不僅要去英國招人,更應該去內地,招回學醫的香港學生或者內地希望來港工作的內地醫生;
5. 加強推廣自願醫保,或者給與領取綜援的市民繳付自願醫保費用,讓市民利用保險賠付支付醫療費用,這樣可以將一定比例的輪候病人轉到私人醫生診治;
6. 發展中醫,鼓勵DSE考生,積極報考國內的中醫大學,定向培養。

特區政府已經推出了「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同時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希望可以他們的步伐再大一點,好好照顧750萬市民的健康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