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印尼客家

2022-03-18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0 (1).jpeg

(2015年筆者走訪印尼梅州會館,獲李世鐮先生(右五)頒發紀念品)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嚴重,如果說困在家中還有甚麼好處,那就是可以潛心閱讀和整理資料。印尼客家博物館的李世鐮館長踏入虎年寄來的「重磅」禮物 —— 重達五公斤的兩本畫冊,終於在這幾天瀏覽完畢。書中藴含大量原始圖文,實乃研究南洋客家的珍貴史料。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0.jpeg

筆者與李館長都是同鄉,認識二十多年了。他在印尼出生長大,卻說一口標準的梅縣松口話,令筆者對客家文化薪火相傳的生命力嘖嘖稱奇。

印尼客家博物館座落在雅加達的華人文化公園,依照福建永定客家土樓為藍本,梅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操刀」。異國他邦有如此氣勢恢宏的客家建築,殊不簡單。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29.jpeg

揭開畫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亻厓」。此字是客家先民創造的,在許多中文字典找不到,釋意為「我」。左為單人部首,右邊是厓,崖,寓意站在懸崖之巔,面對海角天涯,勇往直前。這是客家精神的寫照,亦是客家人在地球上無遠弗屆的原因。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29 (1).jpeg

小時候在粵東故鄉,筆者見到很多從南洋返鄉的「番客」(華僑),問客從何來,答曰「巴城」,但一直搞不淸這是甚麼地方。看了這本畫冊,才知巴城就是印尼首都雅加達。1602年荷蘭政府成立的荷屬東印度公司,把爪哇的商埠Jayakarta改名為Batavia(巴達維亞),這正是華僑稱為巴城的第一個音節。

歷史資料。1619年,荷蘭殖民當局首次任命巴城巨富蘇鳴崗為華人領䄂,開啟了在印尼實現僑領制度的先河。通過給華人商紳一些榮譽軍銜,如甲必丹、瑪腰等。二百多年之後,英國政府在香港吸納華人精英輔政,正是效仿荷蘭在印尼、葡萄牙在馬六甲的做法。

話說1842年英國佔據香港島後,積極發展灣仔至中上環的土地,打造 「維多利亞城」。為確保歐洲人的商業利益和優越感,殖民地政府在上市場(上環荷李活道一帶)和下市場(蘇杭街一帶)劃出華人圈,中市場(中環街市對上山坡)則為西人商住區。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隨着華人數量急增及華人精英崛起,港英政府開始與華人精英合作,黃勝、周壽臣等都是當時的翹楚。

遷徙是客家歷史的主題,從中原沿古驛道南下贛閩粵,再從深山奔向大海。廣東、福建的客家人到努山拉打群島(即是現在的印尼)的歷史,可上溯至七百多年前。古時候民間海漂的知識有限,主要是利用季候風,自北而南前往馬來半島的最佳時節是每年的一至二月,六至八月則是歸航唐山的好時機。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1.jpeg

相比之下,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直到十七世紀初才佔領雅加達,並在印尼殖民三百五十年。

客家人移民到印尼有三個高峰期。第一次是在抗金時期,第二次是在太平天國失敗之後為了逃避清兵誅殺,第三次是十九世紀中葉,荷蘭殖民政府大量招募勞工。

1279年文天祥兵敗崖山,南宋滅亡之後,參加抗元的義勇軍紛紛蹈海。梅縣松口人卓謀帶領的十多位壯漢,乘木筏由海上季候風漂流到婆羅州(印尼的加里曼丹)。卓謀也成為有史可查的定居印尼的第一位客家人。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1 (1).jpeg

1407年,明朝太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到達婆羅州,在爪哇的泗水、蘇門答臘的巨港、西加的三發設立三個驛站,作為補給、保養的根據地。鄭和七下西洋,留在當地的隨員至少逾萬人,其中包括很多客家人。

明末清初,廣東、福建一帶的客家人有不少是「反清復明」的洪門(天地會)信徒。為逃避清朝官府的追捕,遠渡重洋來到婆羅州開採金礦。至18世紀中葉,以梅縣、興寧、蕉嶺、大埔、惠州、海陸豐為主的華人,在加里曼丹成立了20多家金礦,公司,總數發展到七萬多人。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2.jpeg

談印尼華僑史,有一人必提及,他就是羅芳伯(公元1738年—1795年)。據史料記載,出生在廣東梅縣石扇鎮的羅芳伯「少負奇氣,生性豪邁,行俠好義,喜結納」。因多次鄉試不中,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35歲的羅芳伯決定下南洋謀生,這在那個年代可謂「上了年紀」不輕易遠游的歲數。歷經風浪,他從一個叫「三發」(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地方上岸。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3 (1).jpeg

公元1777年,羅芳伯與潮州人陳蘭伯一起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現稱西加里曼丹)成立「蘭芳公司」,是一個類似荷屬東印度公司,有政治色彩且擁有武裝的「社團」。由於不少當地土著酋長向蘭芳公司尋求保護,羅芳伯乾脆在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並擔任元首。

最強盛時期,蘭芳共和國佔據整個婆羅洲,1886年遭荷軍剿滅,總共存在了110年。但作為華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載入史冊。

WhatsApp Image 2022-03-18 at 16.38.33 (1).jpeg

印尼客家博物館的李世鐮館長寄來的這套珍貴資料,將存放在五月落成啟用的香港客家會館,歡迎各位有興趣者取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