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較早進入「風土病階段」怎會較佳?

2022-03-28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28 at 11.20.00.jpeg


港大醫院日前公布分析「動態清零」和「走向風土病」兩個選項的最新研究結果。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動態清零」只是中轉站,最終一定會走向風土病的終點站。他更認為從「科學角度而言」,較早進入風土病階段比遲進入好。

所謂的學術研究,可以有很多「前設」或「假設」,總有其自圓其說的方法,但這是否與事實相符呢?

事實擺在眼前,大概最早進入風土病階段的是美國。美國現時已有接近8,000萬人確診,接近100萬名國民死亡,倖存者尚有很多後遺症,經濟生產鏈亦因疫情而受到重挫。請問最早進入風土病階段的美國有甚麼好?

以港大的推算,假設6月1日各項措施已全面放寬,且口服藥覆蓋達80%,預計第6波疫情會在6月初見頂。於6月30日染疫人數將會增至660萬人,死亡人數增至9,476人,其一,現在的累計死亡人數已接近7,000人,港大的推算是否已有可能低估現時疫情之嚴重性呢?其二、梁卓偉的意思是盡早進入風土病後,並讓這9,476人死去會比較「科學」?難道「科學角度」是「視人命如草芥」的代名詞?

當然,研究指走向風土病有兩個先決條件,就是包括70歲或以上長者兩針接種率達90%及有足夠的口服藥。只是,如果接種兩劑疫苗可以有足夠的保護力,為何以色列要國民接種第4劑疫苗呢?新加坡的接種率也夠高了,但為甚麼仍有超過1,000人死去呢?

早前,有研究指接種兩劑疫苗,仍不足以應付Delta及Omicron變種病毒。為何港大可以這般肯定,老人家有90%的兩針接種率便可以無大礙?此外,「新冠肺炎」的倖存者,尚要面對一系列的後遺症,研究又有沒有提及這些後遺症?如果全港有660萬人「中招」,將會有多少人受到這些後遺症影響?倖存的人皆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難道就不會對經濟造成打擊?

在美國疫苗推出初期,藥廠一直指接種兩劑疫苗的保護率達95%,但以色列的最新研究卻指原來只有40%左右。早期,專家指接種兩劑疫苗後可免疫。但經過一年多後,專家又改口說疫苗只能有效防重症。在疫苗推出之際,很多專家指70%的兩劑接種率可以達至「群體免疫」,但到了後來,事實又證明這講法是完全錯誤的。

由此可見,所謂的「科學角度」或「專家意見」都不一定是事實。藥廠及坊間的研究也有機會出錯,甚至乎是誤導。真相是,儘管專家建議我們接種第3劑疫苗可有效防重症,但6個月後抗體急降,又是否需要接種第4劑呢?Omicron之後,還會不會有更厲害的變種病毒?口服藥才剛推出,港大又憑甚麼可以斷言這口服藥一定有高效?

因此,對國民比較負責任的做法,當然是先實行「動態清零」,並較遲進入「走向風土病」才最合理!

18.jpg

內地堅持「動態清零」,對外以「密封式」管理關口及以「指定酒店」作為有效隔離;對內則大規模使用實名登記的「健康碼」有效追蹤病毒,並以「封小區隔離」作為常態化防疫措施。當疫情有大爆發跡象時,內地各省市即以大規模封區、禁足或封城等阻止病毒蔓延,並以「全民檢測」重新達至「動態清零」。以上的措施尚會不停的調整,但大方向已證明十分有效。

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並沒有因為防疫而受到打擊,反而因為有效防疫而一枝獨秀。

由於所謂的「科學角度」、「專家意見」或「研究」等等都有機會出錯,我們如要做到真正地「尊重科學精神」,當然是先達至「動態清零」,讓我們可爭取多點時間讓科學家研發比較有效的疫苗及新藥。最低限度,大家也可以爭取時間觀察清楚,到底我們需要接種3劑還是4劑疫苗呢?群體接種要達至90%,還是95%?全新口服藥又有沒有效?Omicron之後的變種病毒會否變得較溫和?等到有把握及計算清楚後,我們才考慮進一步放寬不遲。

當然,無論是西方國家,甚至乎是內地,全世界都受到資本滲透的影響,於疫情期間,因為防控而首當其衝的資本力量當然不可能「以大局為重」。另外,受惠於「新冠肺炎」的資本力量,恐怕更樂得見到疫情失控。

在這複雜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小心選擇。最後,正如港大的研究指,「動態清零」是一個中轉站。我們達至這中轉站,尚可審時度勢及好整以暇的走到風土病的終點。但如果我們一開始便選擇「走向風土病」,萬一中間的環節及計算稍有甚麼偏差,將會是萬劫不復!

如果我們真正地「尊重科學精神」,又怎會把「動態清零」這個中轉站排除在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政府的各位官員,請你們不要再雲裏霧裏,思前想後了。通關就是香港的最大利益,就是市民的最大福祉,就是香港現在最緊迫的事。

    路易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