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情報官稱北京是否對台動武將是政治決定

2022-03-29
 
AAA

 S.jpg

T.jpg

前美國東亞高級情報官柯佛(John Culver)指出,如果台灣明天採取行動,永久性地從中國分離,中國大陸明天就會宣布戰爭。所以北京動武的意願主要不是由他們評估解放軍的準備程度或戰爭的難易程度來決定,這將是北京的政治決定。

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舉行的“烏克蘭和台灣:相似之處和早期經驗教訓”在線研討會上,美方專家分析中國從烏克蘭危機中吸取的教訓,及其對台手法的意涵。

2015年到2018年擔任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國家情報官的柯佛指出,中國已經在評估他們正面臨更危險的安全環境,認為美國在東亞的活動和擴張,可能推進印太地區的衝突。他注意到,習近平最近在與拜登通話時說“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由此他認為,這表明中方對世界形勢的判斷跟鄧小平時代相比已開始發生變化。

柯佛稱,中方可能的出的一個結論是:核威懾可以限制主要競爭對手將常規軍事衝突升級。中國不再將核力量保持於最低的威懾能力。五角大樓預期到2030年中國核彈頭可能達到1千枚。他聲稱中國可能更願意將核武器作為威懾,以限制美國在台海衝突中的常規軍事介入。

柯佛分析,有些原先關於戰爭的設想在俄烏戰爭中得到確認,比如無人機等無人武器平台與聯合行動整合,信息戰與情報戰重要。中方可能會吸取經驗教訓,考慮在針對台灣的行動中如何使用這些手段。當然有些原來的設想可能受到挑戰,比如重新考慮台灣人的抵抗意願和能力。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中國從烏克蘭戰爭中可能吸取的早期經驗教訓包括:

第一,中國可能對國際形勢和全球力量平衡軌跡可能受到烏克蘭戰爭的影響進行評估,中國可能得出結論:正在展開的力量平衡過渡比他們預期的要更不可預測和混亂。中國可能由此擔心在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的過渡期的不穩與混亂。如果中方在這方面的評估有所改變,則中國外交政策也會變得更謹慎一些。

第二,針對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美國與盟友表現的團結和迅速行動,吸引了中國相當大的關注,並且採取行動抵擋中國可能受到的類似俄羅斯所面臨制裁的負面影響。未來中國可能加強國內大循環,加速建立國內的關鍵供應鏈,但同時中國人會覺得其經濟仍有必要與西方深度嵌入,仍與全球經濟相聯結。

第三,從烏克蘭危機中,中國可能更會感覺到快速增加其核武庫的必要性。

談到中國從烏克蘭危機中吸取的教訓對於台灣的意涵,柯佛指出,如果台灣明天採取行動,永久性地從中國分離,中國大陸明天就會宣布戰爭。所以北京動武的意願主要不是由他們評估解放軍的準備程度或戰爭的難易程度來決定,這將是北京的政治決定。

柯佛說,人們以前已經見過,當台灣的政治行動事件被視為將代表永久性的政治分離而不可接受時,北京準備好對台動用懲罰性力量,而那時解放軍的能力遠不如今天。覺得北京只是在伺機而動的想法要重啟,他們似乎理解這種行動的風險和複雜性。

柯佛認為,在中方看來,如果他們覺得有必要動武,他們就會動武。對於中國而言,台灣是一個戰略問題。如果他們覺得必須走向戰爭,被迫對台開戰,哪怕他們不知道美國和盟友軍事干預的程度如何,他們也會付諸行動,哪怕那場戰爭代價是巨大的,哪怕戰爭可能持續十年。

柯佛稱,阻止戰爭的最佳方式是讓對手得出結論,贏得戰爭將比他們評估的更困難。建設台灣的在戰爭中的彈力,也會影響北京對於風險的評估。中方從美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後在伊拉克遭遇叛軍抵抗學到的教訓是,北京除了要評估戰爭的第一階段,還要考慮終戰和戰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