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低碳出行方案

2022-03-31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31 at 10.14.47.jpeg

近年來,本港私家車的數量和公共交通乘客的增長有背道而馳的趨勢。過去10年,領牌私家車增幅達4成,但從2019年起公共交通乘客量卻持續下降,即使有屯馬綫投入服務,鐵路佔公共交通比重於2020年仍較2018年下跌超過3%。

私家車增加不但造成交通擠塞,還會影響空氣質素,汽車廢氣佔全球兩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故我們有必要設法減少汽車流量。許多城市早有計劃減少汽車量,如透過徵收交通擠塞稅(倫敦:15英鎊,約158港元;斯德哥爾摩:最多105瑞典克郎,約89港元)、提高泊車費(紐約:兩小時35美元,約272港元)、禁止非電動車進入市區(如馬德里、奧斯陸、布魯塞爾等10多個城市)等,但仍未能遏止汽車增長趨勢。

為減少碳排放,單車便成為全球交通發展策略之一。研究機構NPD指,截至2021年4月,全球單車銷售按年上升了57%,達65億美元,比2019年度更上升了140%;這只是傳統單車的情況,新式的電動單車在歐洲更是方興未艾,因應多國政府(如德國和英國)提供2至4成車價的稅務優惠,估計到2030年,3,000多萬新購單車中,1,700萬部屬於較昂貴的電動單車。

多國政府同時也在基建中配合,如倫敦政府便撥款20億英鎊(約211億港元)建設新的單車基建,並增加40英里的臨時單車徑;其他城市如雅典、布達佩斯、米蘭、紐約及巴黎等,則紛紛把馬路劃為行人專用區,同時劃出新的單車徑。

在香港,根據網上交易平台Carousell的數據,2020年本港共售出近4萬輛單車,每月搜尋次數達30萬次,可見本港愛踏單車人士為數不少。可惜基於人口稠密和行人道狹窄等原因,電動單車或電動滑板車等新型的環保交通工具仍不能合法在港行走,如政府可在規劃北部都會區時,把這些交通工具一併考慮,同時提升單車的可行度, 鼓勵市民利用環保代步工具,便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2010至2012年間,香港的騎單車死亡率為每10 億分鐘車程有34 人,遠高於紐約(18人)、洛杉磯(7人)、芝加哥(4人)和斯德哥爾摩(3 人)。而在2021 年,本港單車意外宗數更佔全港整體交通意外逾16%,至2,994宗,是近20年來的新高,當中不少都因為未有佩戴頭盔而引致重傷。

    鄧淑明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