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吃西瓜看港行政長官選舉

2022-04-04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shutterstock_648876451.jpg
香港新一屆特首選舉早前因疫情嚴峻押後到5月8日舉行。隨着疫情逐漸好轉,港府上周五正式宣布提名期由4月3日開始。這意味着今年的特首選舉將鐵定如期舉行,不會再改期了。

有趣的是,眼下距離特首選舉提名期開始尚余不足一星期,但外界認為有勝算的一眾潛在候選人全部沒有人宣布參選,以致社會上至今還傳聞着各種可能的競逐人選。

不過綜合各方的看法,現在最多人討論的只有三人。第一位當然是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早前香港社會普遍認為她連任機會較大,但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林鄭月娥抗疫不力,近來這個說法已轉淡。特別是林鄭日前提到「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抗疫調查,而她會「提供意見」,更令人相信她不會參與競逐連任。

所以不少人近日都把焦點都轉移到另外二人: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者早前率領多名局長前往深圳與中國大陸官員商討抗疫對策,足見北京對其信任;後者在上個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派發一萬港元電子消費券,民望在眾多高官中明顯領先,則是其一大突出的優勢。

當然,未到最後一刻大家都不知道北京屬意的「真命天子」是誰,眼下只能一邊吃西瓜,一邊對香港選舉制度大變後的首次特首選舉諸多猜測。

回顧過去逾百年,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經濟上雖然自由獨立發展,但政治上的發揮空間卻不大。例如香港的最高長官——總督一直是由英國女王委派,英國從來不會委派香港本地人擔任總督,也不會允許香港人自由選舉產生總督。

回歸後,根據《基本法》,香港特首候選人當選之後須由中國中央政府任命方能完成整個法律程序。但總的來說,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而特首作為香港的政府首腦,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中也享有特殊的位置,地位超然,與其他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截然不同。

比方說,香港特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經濟、貿易等領域國際組織,單獨地同有關國際組織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多年來,香港歷任特首都可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議會,與其他國家的首腦平起平坐,談笑風生。

尤記得香港1997年回歸後,泰銖匯價波動觸發亞洲金融風暴,炒家其後轉移目標,狙擊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翌年8月,港股大跌,港府決定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穩定聯匯匯率。經過近一個月,國際炒家以損手離場。

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後來對外透露了一個小故事。當年,港府入市反擊炒家前告知主管香港事務的副總理錢其琛有關行動,又查問中央政府能否派一些人來港共同化解危機,以免有「盲點」。

錢其琛兩天後回復,稱中央對香港的認識不多,如果派員來港,「可能會給你錯誤建議,你會後悔,我也會後悔,我認為這不是好主意。」錢又提醒董,中央在一國兩制下不干預香港事務,反問董「你不記得嗎?」

以上故事恰好說明了香港特首的超然地位,也解釋了為何香港特首難做,但每次選舉都會有很多人有意競選。可惜自董建華以來,多位特首面對重大複雜問題時,如基本法第23條立法、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以

及2019年反修例風波等,皆暴露出政治決斷力不強,以致北京對香港特首的信心一點一點的消失。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回歸初期香港特首前往北京述職,都獲安排與中國領導人平排而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任特首梁振英與中國總理溫家寶見面時竟然蹺起二郎腿,引起外界一片嘩然。近年北京已改為上級與下級座位安排,中國領導人居中坐在主席位,特首則靠邊坐。北京矮化香港特首地位之意圖彰彰明甚。

自從三年前的反修例運動後,香港不幸成為了中西方政治交鋒的前沿陣地。對中國政府來說,新任香港特首最好有能力和經驗應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可惜香港政治人才凋零,在目前各大熱門人選之中似乎難覓能肩負起這個重擔的領袖。

由此不難想像,不管誰出任新一屆特首,未來香港特首的角色勢必進一步被削弱,由一人主導走向內閣分工問責制,並各自向北京負責。像董建華那種具有國際視野又有國際政治人脈關係的特首,恐怕再難以見到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新選制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僅是說已定立的新選制須在較長時間保持穩定,而且要求將來實行雙普選也要貫徹新選制所確立的「愛國者治港」原則要求,進一步彰顯新選制的優勢和特色:包括廣泛代表、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確保通過選舉反映民願、集中民智、為民謀福,有利於維護行政主導,提升管治效能。

    楊華勇   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