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麟:服務有情 老後無助者的「最終需要」

2022-04-07
陳炳麟
退休前社工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07 at 16.25.40.jpeg
香港已發展成為一個,全世界最長壽的地方,是一個該屬全民欣喜的事嗎?

面對人口老化,無論貧與富,孤老及二老廝守,他們並無子女或子女不在香港居住的數目也逐漸日增 ; 加上在香港推行「家居安老」政策,很多長者均會在社區終老,部分可能也會無奈在院舍養老,唯他們是否只止於食、住、護理需要呢?

希望有關方面創設一個社會服務的新工種,像似「家庭醫生」般統悉長者生活、健康、護理、居住……以及意願等需要的「全人生照顧」工作,提供「生活管家/代理人」服務 ,以跟進垂垂已老,不能自顧及處理其個人事務的病、殘……長者需要的工作 ; 此些工作尤如長者的保姆般,作貼身跟進他們的需要,簡單如代找醫生、跟進其求診、覆診、吃藥等事宜( 我倡議而開辦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也是其中一意思) ; 財務管理、家居事務,如轉季的衣着床被轉換及清潔,除日常居家的執整,甚至改裝家居(如裝照明、扶手等),以應老化需要的活動及生活所需……,甚至執行其於病危時「搶救」與「不搶救」的預設醫療指示、臨終照顧計劃、逝去殮葬安排的事情,除遺囑、遺體及遺物的處理外,如通知親友、繼續照顧其老伴/弱智/弱能子女/孫兒或寵物(我開創的「後顧無憂 規劃服務」令他們生前可有最終的,逝去後關懷照顧及被處置的話事權,也是此意)。

坊間也常有新聞報道,弱老自殺及殺害老伴的悲劇,原因是他們感乏支援,身心情緒難忍苦難之煎熬 ; 自感無從尋找及無力掌握/運用社會資源、照顧身旁老伴,眼看其苦痛不斷,而無能作出妥善照顧 ; 亦不忍心恐身故後,痛心老伴缺照料,而呆活等待死亡,倒不如達成年輕時對愛侶愛的誓言 : 「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温馨悲哀。

老而高齡是喜賀,唯長壽是否等於健康呢?有着壽齡而被疾患蹂躪,此是否幸福嗎?「孤家寡人」是無奈,而「白頭偕老」也是哀。壽而不康,無論貧與富之老者,在此只屬「年輕人的世界」裏,昨日的年輕人,現是否該要活在「老年人煉獄」的社會中呢?

坊間是有個案服務,但服務會否如此包含人的需要呢?若只是如輔導有情緒問題的個案般,社工只關注其情緒問題的處理,對長者其他需要時,那就非稱為「為人處理/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社工的職責了?在全人照顧工作的理想上,及在「以人為本」口號上,實有很大「滯後的問題」了!

我認為社會該有責,為仍生存而失去自理自顧的弱殘老者,可感受有其「自主」的能力、人間有温暖,而不是任由擺佈的廢物般鬱鬱而逝 ; 「生活管家/代理人」服務,該有推出之急切需要,企盼此已臻全球老齡首位的香港社會,可探討此人類基本生存的「最終需要」,締造真正屬於由幼至老的一個「全人關顧社會」,而不是因人口老化,遺棄了「垂老病殘的過去主人翁」,帶來涼薄無情的社會悲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長者北上養老的興趣日增,政府需要鼓勵本港的醫療和社福機構在內地運作,讓他們繼續享用熟悉和信任的服務,用內地的生活成本,過港式的生活質素。

    潘學智  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