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智:移植港式生活 推動北上養老

2022-10-18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18 at 3.25.06 PM.jpeg

回鄉養老曾經是港人習慣,中山、順德等地亦有港人聚居的屋苑。大灣區內地城巿居住空間舒適寬敞,飲食與生活文化相近,更吸引不少港人北上頤養天年。現時香港長者憑內地老人證,可以享有當地居民的敬老優待。而「錢隨人走」政策提供的可攜式福利措施,使他們即使移居內地也不必放棄香港各種補貼,使大灣區成為退休養老的理想地點。

不過,廣東省九市適用於香港人的安老服務,部分仍在起步階段,反應未及預期。為縮短安老院的輪候時間,港府自2014年起向兩間內地院舍購買400個宿位,一間位於深圳一間位於肇慶,讓長者自願選擇入住。惟根據立法會數字,計劃至今只有282位長者參與,稍多於宿位名額的一半。一些長者擔心院舍距離香港太遠,不便家人探望。一些長者不熟悉內地醫療系統,或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一想到將來覆診取藥,依時回港的舟車勞頓,已令他們卻步。

然而,出於生活成本等現實考慮,大灣區養老長遠而言對港人仍有吸引力。民主思路五年前開始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市民是否願意前往大灣區升學、就業、退休或生活。最初,在所有年齡層中,70歲或以上人士是最不感興趣的組別,但自2020年起,一躍而上成為最感興趣的組別,反映長者是大灣區生活圈的主要支持者。

政府正提供不同的便利措施,令香港巿民更願意前往大灣區安老。「廣東計劃」幫助香港長者移居內地後,仍能獲取生活津貼,申請個案逐年上升至19,257宗;醫療券計劃跨境涵蓋港大深圳醫院,超過11,000名長者已用以支付護理費用;「港澳藥械通」正承認20種藥物和13種醫療儀器,可以在廣州、深圳、珠海和中山的五家特定醫院使用,讓長者無需重新適應求醫吃藥的習慣。

61297fe6e4b0ec4dc89d03a1.jpg

如何克服地理限制與家人保持聯繫,以及適應醫療習慣一直是港人北上養老的最大阻力。發展醫療網絡,需要擴大藥械通內的藥物和儀器名冊,增加能夠使用醫療券的場所,甚至允許延伸至用於購買內地醫療保險。他日通關後,目前最棘手的交通障礙亦會迎刃而解。香港長者北上養老的興趣日增,政府需要鼓勵本港的醫療和社福機構在內地運作,讓他們繼續享用熟悉和信任的服務,用內地的生活成本,過港式的生活質素。

註:民主思路的調查結果可參閱http://pathofdemocracy.hk/zh-hant/1c2s-index/
 

 

延伸閱讀
  • 在港人的口頭、心裏,卻每每自外於大灣區,常將香港、澳門從大灣區中抽離,並不認為是其中一份子

    方蘅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