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有情:應對新冠疫情危機之經驗和反思——如何避免殯葬服務淪陷?(下集)

2022-04-20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20 at 18.13.42.jpeg

新冠肺炎的第五波疫情導致殮房爆滿、殯葬服務淪陷,這場危機看似突如其來,但背後反映香港社會對死亡議題仍然保守,潛藏已久的善終及殯葬服務缺口在疫情下表露無遺。這場疫情正好讓大眾反思,香港長遠應如何加強相關服務配套,提升港人的死亡質素?

毋忘愛捐遺體保存劑及環保棺解醫院燃眉之急
第五波疫情造成大量死亡,遠超政府遺體處理系統的負荷,原本冗長的遺體認領及殮葬手續需時更長,令家屬更感徬徨。毋忘愛將嶄新殯葬科技引入香港,向醫院提供遺體保存劑DOMS及本地生產的環保棺木以解燃眉之急,此舉亦符合食環署積極推動十多年的環保殯葬發展方針。

BF99322D@7B7A5227.2B5D5F6200000000.jpg

(毋忘愛向醫院提供遺體保存劑DOMS及本地生產的環保棺木以解燃眉之急,符合食環署積極推動10多年的環保殯葬發展方針。)

總結應對疫情以及多年殯葬服務經驗,毋忘愛提出一系列長遠措施,藉此完善本港的善終及殮葬服務。

建議(一):設公共衛生大型事件之殯葬服務危機應變機制
回顧過去10年,公共衛生事件通常發生在秋冬至初春,與流感等病毒正處活躍高峰期有關。加上這段時間通常橫跨農曆新年,港人往往不願在正月辦喪事,殯葬服務無法接軌導致殮房爆滿。政府應建立危機應變機制,當公共衛生事件觸發的死亡個案有上升及擴散跡象,就能及早偵測及通報,盡早預備遺體儲存的位置及符合環保原則的設備,藉以疏導殮房及火葬服務壓力。此機制的體系宜納入本地非政府組織及有關生產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建議(二):設死亡事務專署並電子化相關手續
目前辦理遺體認領及殮葬手續時,家屬需要走過醫管局、衛生署、入境處及食環署等重重關卡,過程繁瑣及冗長。現時逾九成個案都在公立醫院內離世,政府宜盡快設立「死亡事務專署」,整合醫管局等以上部門之殯葬相關服務,加快簽發火化令及預約爐紙的程序;配合政府發展智慧城市的願景,把相關手續電子化,可加強透明度兼且便利市民。

建議(三):增撥資源加強舒緩治療及增加舒緩病床
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預留2,000億元推動「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提升醫院硬件、設備和空間,合共16個項目額外提供逾5,000張病床和超過90個手術室;第二個十年計劃正在部署開展,將為公立醫院增9,000多張病床。可惜兩個十年計劃並無為提升紓緩治療及善終服務投放資源。根據政府推算,2030年預計近6萬人死亡,2040年將增至逾7.5萬人,現時全港公立及社區寧養院所提供的善終病床僅600多張,試問如何追得上未來社會的需要?


建議(四):加強前線人員生死教育培訓
醫院及公眾殮房、衛生署、入境處以至殯儀服務商均是直接面對逝者家屬的部門及單位,有關前線人員都應恆常接受生死教育培訓,才有望提升殯葬服務的整體質素。長遠而言,應參考日本等地,推動殯葬業發展邁向專業化,並要求從業員具備相關資歷。

shutterstock_506740828.jpg

(毋忘愛根據多了殯葬服務經驗,向政府提出一系長遠措施,希望藉此提升港人的死亡質素。)

重視死亡質素 加強生死教育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注重生活質素之餘,也應重視死亡質素。港人值得擁有更完善的善終及殮葬服務。政府可加強生死教育等以上服務,讓逝者好好走畢最後一程,同時讓家人好好向逝者道愛、道謝、道歉和道別,協助他們走出傷痛,才能真正做到傳統中國人重視的「福蔭」,惠澤後世子孫。

 


「毋忘愛」簡介
「毋忘愛」的服務包括「個性化環保喪禮」,將傳統喪禮與現代環保概念融會貫通,讓人生最後一段路貫徹環保理念,為自然生態和下一代作出貢獻,福蔭後世子孫萬物;同時提倡自主管理臨終計劃,服務包括生前預囑計劃及在家離世支援,讓臨終者保留尊嚴,渡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查詢電話:91751433(whatsap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