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香港民間組織抗疫的啟示

2022-04-25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25 at 15.21.55.jpeg

(全港社區抗疫連線Facebook圖片)

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有市民成立「全港抗疫義工同盟」,配合政府抗疫政策,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義務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受到不同背景市民的讚許。

與此同時,抗疫人手短缺,特區政府開設臨時有薪崗位,招聘退休公務員充實一線抗疫工作。中央也派出醫療隊提供技術、人力和物質支援香港抗疫,對控制疫情和減低死亡率作出重大貢獻。

以上方式有利本地有效抗擊第五波疫情,顯著改善了抗疫人手短缺等問題。

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對傳媒稱讚本地抗疫義工,認爲日後會考慮在本地發展相關的社會服務機制。而「抗疫義工同盟」及其表現也有以下啟示:

一、可行的組織群眾模式。

香港是一個商業化的資本主義城市;市民有明顯的經濟人特點,最大化物質性補償往往是個人行爲的目標。而人人以各自利益爲中心,社會就難以達成共同願景和目標,政府組織公眾能力也必然成爲社會管治的不足之處。

主權回歸前,個人主義有利殖民地當局管治。回歸後,境外勢力煽動和組織本地反對勢力。

反修例期間,街頭暴力和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象很普遍。在電視畫面看到暴徒用雨傘敲打地鐵站設施的時候,許多市民感到愕然和憤怒;欲制止,又無能爲力。因爲那些打砸行爲是有組織的,反對動亂的市民則只能表達個人意見;即使表達意見,也需要承擔安全風險。

爲應對疫情或社會動亂等危機,香港社會應較好地組織起來。把有心有力的市民適時組織起來服務社會,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生態,在不同環境中發揮義工的正能量。

疫情下,「義工同盟」等組織顯示它們能向社會提供公益性産品和公共服務,容易被社會接受。相關機制也可以成爲團結社會、提升社會組織和動員能力的可行選項。

二、用實際行動支持「一國兩制」

本地社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政府可以和稀泥,平衡各方意見。過去25年的歷史卻證明,不同政治勢力的矛盾是難以調和的。

「抗疫義工同盟」的表現爲許多市民肯定;據稱它是由某些愛國愛港社團成立、合併而成;成員來自不同行業。但不管怎麼說,那些人有服務社會的心,特別是支援草根市民,提高社會福祉,組織成員應被視爲支持香港社會或「一國兩制」實施的一股中堅力量。

三、提供合適的發展條件。

「義工同盟」是政府架構以外的力量,卻有心有力支持防疫或其他社會工作。在抗疫環境中,是社會有效管治的可依靠力量。

在新時期的「一國兩制」實踐中,一些觀念會隨之改變。社會應考慮向「義工同盟」之類的組織提供較多可發展的條件;讓臨時性的組合變爲恒常的非謀利組織。讓那些組織在香港有需要的時候,繼續爲社會服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習近平主席強調「求同存異」的必要性,實際上體現了在對待民間會社的政策與作為上,必須在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的保障以及規範之下,盡量鼓勵、尊重、包容與吸納,避免過度擴張對於國安法的詮釋,以免造成部分人法網恢恢的恐懼感,也避免扼殺了民間各方人士參與公共事務、實踐專業理想的渠道。

    陳國祥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