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山:正視文化藝術政策發展藍圖 搭建職業發展階梯

2022-05-26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26 at 6.17.25 PM.jpeg

作者:立法會議員黃元山博士

數碼轉型的趨勢為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帶來新機遇,且中央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定會讓本港具藝術才能的年輕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要抓緊這些機遇,港府必須正視制訂文化藝術政策和發展藍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序地促進整體的生態環境(ecosystem),為行業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為有理想有才華的年青人搭建職業發展階梯,幫助他們踏上更廣闊的舞台,立足大灣區,放眼國際。

形成良性循環 讓文化藝術領域持續發展

所謂的生態環境,牽涉到各方面,包括人才培訓和吸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市場擴張,觀眾培養,公眾藝術教育,招商引資等)、教育體系的配合、官商民的合作、創意產業及其他產業如旅遊業的互補等,但目前這種種因素既互相牽引也互相牽制。我們必須找尋突破口,讓整個生態系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使互相牽制變成互相補足,文化藝術領域才能持續向上發展。

數碼化為文化藝術帶來「產業化」的契機

「數碼化」和「產業化」正正是提升整個文化藝術生態環境的突破口。數碼化為各個界別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同時亦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機遇。美國的例子有「Marvel」,它從漫畫書,到電影,到動畫和電視劇在串流平台播放;放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動畫在不同影視平台的滲透率極高,而他的知名作《千與千尋》亦改編成舞台劇於今年公演,好評如潮。

回望香港,我們並非一無所有,原創的兒童漫畫「麥兜」於2001年從漫畫被搬上大銀幕;今年初,蘇富比更與漫畫作者謝立文先生和麥家碧女士合作,將作品以數碼立體動畫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形式拍賣。除了在本港家喻戶曉的「麥兜」,香港漫畫大師馬榮成的漫畫《風雲》,在80年代尾開始連載後被拍成電影與電視劇,隨着手機遊戲興起,《風雲》在過去多年更被改編成網上及手機遊戲,在華語地區吸引了大量玩家,可謂炙手可熱。

數碼化除了為文化藝術帶來更豐富的內涵,為傳統的藝術文化亦帶來新一種的演繹和詮釋,在創新方面有所作為,也同時為文化藝術帶來「產業化」的契機。當傳統的文化產物成為大IP後,吸引及開拓了全球性的觀眾群,為生態系統帶來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及文化活力。

shutterstock_416551537.jpg

讓香港在國際文化舞台再次佔一席位

國家文化政策亦十分重視「數碼化」和「產業化」,去年出台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就指明要加强文化科技創新和應用、以科技加快新型文化行業發展及改造提升傳統文化,包括透過培育沉浸式體驗項目、培育數字藝術體驗場景、設立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等。

從宏觀角度出發,透過「數碼化」和「產業化」,創意文化和藝術的內容創作和開發(Content Creation and Content Development)會有更廣闊的空間,如果能配合相關的政策軟件和硬件,例如文化數據和文化IP的數碼建設,就更發揮香港其他的優勢,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總括而言,在不同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範疇上,一直有不少人在香港這片獨特的文化土壤上,創出一番文化藝術的成就。筆者相信,只要以大灣區為切入點,善用創新科技,開拓內地市場,注入更多市場化的活力,香港必能在國際文化舞台上,再佔一席,說好中國故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日在集古齋舉辦的「顏梅華書畫展」吸引城中藝術出版界眾多重量級人物到場,香港上海文化藝術交流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薩日朗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