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香港可以發展「地下文化」?

2022-06-01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6-01 at 11.43.59 AM.jpeg

(作者提供圖片)

最近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通車,許多人討論新鐵路對交通分流的作用。運輸及房屋局表示,路線開通後,荃灣線和觀塘線的載客負荷得到紓緩,最繁忙路段乘客量分別下降兩成和一成。在尖東站連接尖沙咀站之間約一公里長的地下隧道,本來每天行人如鯽,如今人流稍見疏落,反而凸顯了隧道內原本不甚顯眼的空置店面,落下大閘時讓人感到冷清。

尖東站與尖沙咀站之間的地下隧道四通八達,即使不坐港鐵,行人也可通過隧道到達多處,往北走可到彌敦道,往東北可抵達位於尖東的香港科學館,往南就能到達位於海旁的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地下網絡涵蓋面廣闊。相比其他地下隧道,這個行人隧道網絡都有冷氣,清潔和維護工夫也做得足。可是,它也與香港大部分的行人隧道一樣,除了便利行人前往不同的地方,就沒有別的賣點了。

香港的行人隧道往往空空如也,有部分更成為露宿者的棲身之所,為繁華的都市添上幾分悲涼。放眼其他地區,例如法國巴黎市政府每年簽發數百張「地鐵演奏執照」,讓通過資格考試的音樂家在地鐵的地下通道表演。這些音樂家需要接受過競爭激烈的考試,經過資深音樂家和地鐵官員的認可才能於地鐵的通道表演,是實力的保證。當樂韻於地下行人隧道迴盪,路人可享受到優質的視聽體驗。同一時間,地鐵騰出的空間,讓音樂家不用受風吹雨打,積累觀眾同時賺取合法而有尊嚴的收入,甚至取得唱片公司、樂團代表的賞識,招聘為樂手,在事業上面得以進一步發揮,實踐夢想。

在香港,街頭收取報酬賣唱是觸犯法例的。不過社會偶有聲音,建議為藝術家爭取正式場所以外的表演和展覽機會,有人提出過容許有秩序管理街頭表演,亦有人提出善用地底空間,但仍未凝聚成具體方案,加上兩年多以來疫情影響,實在讓想法難以為繼。雖然法國巴黎的環境與香港有別,不一定能把當地一套完全照搬香港,但香港這塊彈丸之地,道路和建築一樣,持續向立體化,即地面、架空和地底發展,社會值得參考巴黎的做法,想方設法加強善用香港社區每個角落,讓大眾的生活有更多色彩,讓有各種志願的人都有展現長才貢獻社會的機會。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