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上海回來了嗎?

2022-06-13
 
AAA

shutterstock_2154392867.jpg

上海解封一周來,鄰居和朋友們不僅沒有放鬆,反而更緊張了。

我住家附近本周發現新增冠病病例,原本告一段落的核酸篩查再度登場。這一帶多個小區接連三天展開全員核酸,比封城期間還要頻繁。

幾個朋友則在外出聚會或購物後,相繼接到疾控中心電話,詢問行動軌跡。一名友人回公司辦公三天,每天都接到流調電話或短訊,迫使他再度居家辦公,「免得每天提心弔膽,生怕自己出事了連累全小區」。

上海本月1日起終結為期兩個月的封控,商場超市開門迎客,市內交通也恢復運作。解封當天,街頭巷尾人潮重現,高架橋上車水馬龍,「上海回來了」的詞條很快衝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隨着全面放開,一度社會面清零的疫情又捲土重來。解封一周來,上海共新增98例感染者,全市有20個地區劃為中風險,實施14天封閉管理。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個未被劃定為風險地區的居民區,由於被判定為感染者或密接者涉及場所,須接受七天至14天不等封控。一些小區剛解封沒兩天,就重新圍起鐵柵欄。

還能在外活動的民眾則發現,解封後的生活和封城前仍有不小差距。且不提每72小時就要做一次核酸檢測「續命」,堂食恢復進度緩慢,網購快遞通了兩三天後又慢了下來;店家解釋,因為上海疫情反覆,不得不延遲發貨。

就連周邊省市對上海的態度,也還沒發生實質改變。浙江宣布放寬對上海入浙人員健康管理措施,一個上海朋友興沖沖打電話回杭州老家詢問,被告知「居委會還是按原先規定,上海來的一律隔離14天」。
「大上海保衛戰」尚未宣告勝利,一些民眾已開始擔心「封城2.0」。微信群早前瘋傳,外賣平台美團和網約車平台滴滴公司內部通知「6月20日起上海將再封城一個月」。儘管上海防控辦隨後闢謠,但民間顧慮並未就此消除。

對比幾乎同期放寬管控的北京,上海的處境更為尷尬。北京放開更有序全面,率先「清零」的區早一步解封,堂食和室內活動同步重啟;仍有社會面新增的區域,則延長管控措施直至「清零」。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已連續五天未出現社會面新增病例,上海此前三天均出現社會面新增。

有人不解,既然上海已經封了這麼久,為甚麼不等完全清零後再解封?如果現在解封是為了儘快恢復經濟,為甚麼又要層層加碼,使得民眾不敢放心出門,企業難以全面復工?

上海的全面解封時間,是官方在5月中旬時就定下,儘管當時全市單日新增感染者仍有800多例。長期封控帶來的經濟壓力愈發沉重,讓這個經濟重鎮早日解封的緊迫性與日俱增。

作為全中國GDP最高、消費能力最強、貨物吞吐量最大、對中央財政貢獻最大的城市,上海對提振全國經濟的關鍵作用毋庸置疑。當經濟師普遍預測第二季經濟將因京滬兩地封控而觸底時,上海能否在上半年結束之際復工復產,決定了第三季經濟能否快速反彈。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撰文指出,在第四季召開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時期,穩定宏觀經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因此,第三季經濟快速回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將直接影響中國全年經濟增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排位,以及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不過,官方解封規劃中同時強調,上海全面恢復生產秩序的前提是「嚴格防範疫情反彈、風險可控」。觀察人士研判,「清零」抗疫成就將被作為本屆政府重要政績,寫入二十大報告。若疫情持續反覆,「大上海保衛戰」遲遲無法宣告勝利,也將影響這份「成績單」的成色。

背負「穩住經濟大盤」和「鞏固動態清零成果」兩大重任,令上海一方面迫切重振經濟,一方面難以放鬆管控。這樣的矛盾在封城前已經存在;解封后也仍未緩解。官方和企業都束手束腳,無法以熟悉步調前進,令解封之路走得磕磕絆絆。

上海高級餐廳M on the Bund屹立外灘23年後,終因不敵疫情衝擊,在今年初宣告結業。餐廳創始人米歇爾·加諾特(Michelle Garnaut)近日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感慨:「這一切結束後,上海也回不到從前了。」

但她也預測,無論封城怎樣改變上海,這座城市都會重現活力,就像之前的許多次一樣。

以上海的經濟體量,解封後的短期反彈在預料之中。但要回到人們熟悉的上海,這座城市還得花更多時間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恢復開放包容的形象、找回投資者的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在中國國內,北京也開始收緊討論中國經濟風險的言論空間。在洪灝、吳曉波等「網紅」經濟師被禁言後,英國《金融時報》上星期天(8月8日)報道,中國當局正向經濟學者、券商分析師施壓,要求他們避免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趨勢發表評論。被劃入「禁區」的話題包括資本外流、物價下滑、通貨緊縮、需求疲軟、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等等。

    楊丹旭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