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疫情防控只能靠「封」?

2022-11-21
 
AAA

 shutterstock_1646049739.jpg

北京海淀區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被要求居家隔離了,家門被貼上了封條,原因是他去過的一家商場當天出現了冠病病毒感染者。

這位朋友抱怨說:「我並不屬於感染者的密接人員,只是時空伴隨。按照官方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時空伴隨人員應該進行『三天兩檢』,不需要隔離,但社區還是要求我和家人居家隔離七天,說這是上級規定。」「這不還是『一封了之』嗎?二十條根本落實不下去。」

朋友所說的「二十條」,是中國官方11月11日發佈的二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內容包括縮短隔離期限,不再認定密接的密接等等。外界普遍認為,二十條標誌着疫情管控措施明顯放寬,是中國朝向精準防控以及逐步放鬆管控邁出的重要一步。

二十條頒佈後,中國各地疫情有增無減,北京、廣州、重慶、天津等大城市紛紛破防。在11月19日,北京新增69起確診病例和552名無癥狀感染者,其中,122名為社會面篩查人員;廣州新增本土確診1050起,無癥狀感染者8234名;重慶新增本土確診183起,無癥狀感染者4527名;天津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22名。

隨着疫情再度暴發,各地高風險點位大幅增加,疫情管控有走回頭路的趨勢。所謂回頭路,就是以封為主,全員核酸。於是,北京海淀區那位朋友不僅沒感受到二十條帶來的方便,反而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廣州要求強化疫情防控措施;重慶官方發佈《致重慶市民的一封信》,要求廣大市民安靜宅家,同心戰疫,不出門、做核酸;天津繼續要求全員核酸。

主流官媒《人民日報》也從11月12日起連續發表七篇評論,強調「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採取更為堅決、果斷措施攻堅,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等等。

在官方高調要求儘快遏止疫情蔓延的聲勢下,各地自然要強化防控措施,讓社會重返嚴防死守的沉悶狀態。至於是不是「一刀切」、「層層加碼」,恐怕也管不了許多。很多人因二十條出台而燃起的希望和樂觀情緒,又跌回冰點。

二十條頒佈後,河北省會石家莊市一度取消在公共場所查驗核酸,被外界視為放寬管控的「試點」。11月19日,石家莊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423名,石家莊發佈消息稱,未來三天,社區機構、診所、門診部暫停診療活動,全力支援各街道和社區,全部人員參與核酸採集工作。網民認為,石家莊又恢復了全員核酸篩查。

河北省官方要求:儘力做到不聚集不扎堆,如無特殊情況,盡量減少外出,不要出村(社區),減少與外來人員接觸,不要離開本市,更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區。

顯然,石家莊市取消查驗核酸的做法遭到挫折,能否堅持下去成了問號。「一封了之」仍是各地最簡單、最輕車熟路的管控措施。

但問題是,「一封了之」雖然簡單,過去也被證明有效,在病毒變異和傳播越來越快的當下,「一封了之」還能不能取得以前的效果?

二十條後,北京、廣州、重慶等地並未放鬆管控,疫情蔓延勢頭仍難以遏止,顯示病毒傳播之快已超出原有的管控措施。有人建議,這些地方應該吸取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失控的教訓,採取全城「靜默」,即2020年武漢「封城」模式,撲滅疫情。

但經過近三年的嚴厲管控,中國社會心理已發生明顯變化。民眾對「封城」式的管控還能忍耐多久,中國經濟和對外交流還能否承受像北京、廣州、重慶這樣的超大城市動輒「靜默」帶來的衝擊,都是未定之數。弄不好,疫情不僅沒有控住,經濟和社會也可能失控。

shutterstock_1646049727.jpg

儘管官方一再強調二十條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但近日中國互聯網上有關「嚴控」和「放鬆」的爭論明顯增多。整體上看,支持逐步放鬆的聲音越來越多。

拋開意識形態、「陰謀論」等情緒化指責,「嚴控」與「放鬆」兩派觀點似乎都有道理。「嚴控派」認為,堅持嚴控就是保護人民尤其是老人的健康,防止疫情大規模暴發引發醫療擠兌;「放鬆派」認為,病毒傳

播雖快,但毒性已減弱,嚴控帶來的損失已比疫情蔓延帶來的損失更大。

澎湃新聞11月19日報道,病毒學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金冬雁說,現階段流行的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大幅度降低,不太可能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很多人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停留在武漢疫情那一會兒。這也是最需要加大力度去解釋的。」

金冬雁說的是真話。但在目前嚴厲管控的氛圍下,中國體制內還沒有專家能說這樣的真話。

顯然,中國要走出疫情困擾,在精準防控、普及疫苗接種的同時,還須讓廣大民眾更全面、更科學地了解病毒的變化及其危害,消除人們對病毒的盲目恐懼。「一封了之」或許還能管住一時一地,但已非長久之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