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高:不能小覷的瘋狂力量

2022-08-18
沈子高
時事評論員、資深投資者,對香港政經、房地產議題有深入的了解
 
AAA

shutterstock_1425188288.jpg


隨着眾多暴動的審判結束,大部分香港人都清醒起來,開始分析「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始末。毫無疑問,這一定是外國勢力在煽動、支持,而再細心分析下去,不難發現有一群知識分子在為這場運動「製造」理論,讓它繼續發酵,繼而蒙騙一群具有知識的中產階層。歸根究底,這些理論其實都是源自「歷史虛無主義」。

甚麼是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是歷史學的理論術語,它的核心就是在沒有事實的基礎上,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這種歷史虛無主義一開始或者只是純乎哲學的思辯,但在發展的過程,被一些有明確政治意圖的「學者」利用,變成反對一切政權的政治思潮。近年,在中美的角力戰中,「歷史虛無主義」成為美國及其盟友打擊中國的一件兵器。

「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政客的反華工具
筆者近一年來,翻閱了不少有關港獨主張的文章,它們或直接,或間接都牽扯至一個中國人身上。他叫劉仲敬。從網絡上的資料顯示,劉仲敬生於1974年,是華西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生。1996年,他畢業後,被分配到新疆從事法醫工作。10年後考入四川大學,碩士畢業後考入武漢大學讀博士。2016年中斷博士學業離開中國去了美國。在2016年以前,劉仲敬大概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一個人,但自從他去了美國後,便不斷通過Twitter發佈一些「似是而非」的歷史分析出來。

tR-VKqUe_400x400.jpg

(劉仲敬)

這些所謂歷史分析,只要細心分析,就會發現都是在為他的「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構建和修飾。本來,一個人在Twitter中瘋言瘋語並不足為患。但是,劉仲敬卻獲得了西方不少政客青睞。究其原因,首先,劉仲敬是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而且他更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並且從體制走出來的; 其次,劉仲敬是一個思考很嚴密的人,他的智慧和學問,讓他可以把他的「歷史謊言」補充得完美。

筆者仔細分析劉仲敬的Twitter,發現他的發言量很驚人,天天更新,常與其他人互動,但時不時發佈一些貌似正確的歷史「偉論」出來。的確,他的學術底子很厚,所以部分言論是有根據的,但仔細端詳,不難發現其實就是「用大量真話包裹一個謊言」,是不折不扣的「糖衣毒藥」。

歷史虛無主義的「方程式」
舉個例子,他最近發布了一個Twitter帖子,說「河患是從漢武帝侵略昭武、唐兀,毀林造田開始的,由於國的以水代兵和明國的引黃濟運的潰敗不可收拾,最終由於中國恐怖組織的水利開發而斷流。」把今日的水患完全歸咎於中央人民政府。但是,只要我們細心分析,其實這個帖子用的,正是他日常慣用的「方程式」:大量術語和部分史實構建一個前提,再用這個似是而非的前提,推出「歷史虛無主義」的結論。

c0b7b148f99f7e92f1d009.jpg

說回這個例子,他首先打出一個人所共知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出來——「漢武帝」、「黃河水患」,製造一種真實感,然後把「漢武帝」、「毁林造田」和「河患」三者連繫起來,調換一下它們的因果序列,把一切責任都推諉到漢武帝身上。為甚麼他要這樣做?因為他要坐實「河患是人禍」的說法。然後,他逐層逐層的推論,先責怪國與國之間的「水攻」戰術。的確,「決河淹敵」是中國戰爭中常用的手段,但這卻不一定是造成「河患」的原因,但不要緊,他要的是堆砌一些「史實」。接着,他再在漢代以外,再拉扯一個朝代入來。而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他稱「明國」,而不稱「明朝」。那是因為他不承認中國是朝代更替,在他的「歷史虛無主義」中,中國是一國(一朝)興,一國(一朝)亡,全盤否定了我們的歷史。這個「方程式」的最後一着,永遠是借前面的史實帶出一個結論:否定中國政府。

劉仲敬這套方程式是對付一般知識分子的好手段。因為他會拋出大量術語、史實,把謊言「學術化」,真真假假的混在一起。其實,對付他的手法很簡單,就是跟他認真起來。像上面的例子,只要我們翻翻《尚書》就可以看到 大禹治水的記載,這不就是因為黃河水患而做的事情嗎?這時候漢武帝還沒有投胎呢?又,《史記・夏本紀》、《呂氏春秋》等諸本古籍皆有相似紀錄,劉仲敬嫁患漢武帝的手法不攻自破。

其實,劉仲敬不過是一個「披着學術袍子的流氓」,他是賭你不會翻書,所以才夠膽口出狂言。可惜的是,香港不少人深受其害;可恨的是,他作為中國人卻甘為洋人所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