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芯」園春?

2022-08-23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23 at 4.34.56 PM.jpeg

在我記憶中,上世紀60年代許多美日工廠在香港生產晶體管。10年後的70年代,香港生產的低檔半導體收音機一度有很高的全球佔比。但80年代中期過後,全球化進程和香港生產線北移,曾充滿活力的香港製造業已成為「昨日黃花」。

「中國製造2025」和美國對華惡性科技競爭加速內地獨立自主研發芯片。美國近日通過《芯片和科學法案》折射中國芯片製造業迅速發展;挑起科技戰的美國則進步緩慢,故威逼利誘購買外國技術、設備、人力資源在本土生產芯片。可笑,卻不排除《法案》能產生某些短期效應;而那也觸發某些國家效法,芯片行業成為當今逆全球化最顯著的領域。但長遠來看,美國很難在芯片供應鏈卡中國脖子,美國摔跟斗的可能性也不小。

香港有許多人已經着手或正在探討發展本地芯片業,香港的優勢包括:

1、台灣現在處於世界芯片行業領先地位,原因是它起步比較早。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人才和信息交流便捷,有利集資和培訓人才,只要能解決土地供應,香港可以匯集研發芯片足夠的資源,還可能適度引進一些外國較先進的設備和技術。

在美國壓力下,台灣一些芯片企業面臨去與留的選擇。而香港發展芯片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更能改善本地經濟和就業,也不需要像台企那樣,不得不面對美國施加的政治壓力。

2、內地去年芯片消費超過1900億美元,全球佔比40%,未來佔比仍會提高。只要香港產品能彌補內地產品數量和規格的不足,在內地的銷路應不成問題;同時,香港產品也能面向海外。總之,背靠內地使香港發展芯片有很大的市場優勢。

香港需要面對的風險則包括:

1、香港研發芯片沒有先發優勢,需要承受較大的技術和市場風險。
2、美國興風作浪,芯片行業去全球化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同時上馬研發芯片,一個必然結果是某些國家或地區芯片研發效率會比較低;二是各國技術互相保密,阻礙芯片業的發展;三是國際芯片市場未來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總的來說,現在多國多地都說要製造芯片,未來芯片行業必然會經歷幾番洗牌,香港廠商不可避免地需要經歷那樣的考驗。

3、由於需求強勁,內地增加不同類型芯片供應會是一個趨勢。由於地緣和市場因素,香港產品首先銷往內地是符合邏輯的,但需要同時面對內地同行競爭和開拓國際市場的競爭,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在競爭中勝出。

4、我在十年前買了一部手機,去年配合防疫措施才買了另一部新手機。我從來就不在手機上玩遊戲,便覺得那部新手機先進得不得了,它用的是5nm芯片。現在,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在研發2nm等先進芯片,但現在許多工業產品用7或14nm芯片就足夠了。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遠比許多使用芯片的產品功能提升要快,近些年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量增長放緩就是佐證。

科學家、芯片投資者、各國政府考慮芯片換代並不是從芯片的生態環境,而是從芯片帶動創新、利潤、政治目的來考慮的,從而導致芯片企業容易在確立目標市場和塑造產品兩方面出錯,而錯誤的市場定位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營運風險。

總而言之,發展芯片也是正道,卻也不容小覷相關的風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不少人曾憧憬無人駕駛汽車會完全顛覆私家車市場,但近年其發展卻不似預期。投資銀行瑞銀(UBS)曾估計,到2040年,全自動的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每年收入可達2.1萬億美元,不過這只佔所有行駛公里數的6%而已。

    鄧淑明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