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美審計合作只是曇花一現?

2022-08-29
 
AAA

shutterstock_2169636285.jpg

8月26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PCAOB宣布將在9月中旬赴華審閱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底稿。消息傳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聞聲大漲,近期備受關注的的中概股在美退市風潮似乎告一段落。

中美在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美方認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審計監管存在問題。2020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曝出財務造假案,實錘了美方對中概股審計的質疑。

2020年底,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必須將審計底稿出境審查,如果企業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方要求,將被強制退市。中國監管部門認為,那些在美國上市的大型國企以及部分民營企業的數據和信息,不僅涉及到了企業的商業秘密,也牽涉國家安全,如果接受美方隨意檢查,會給國安造成危害。

由於中美雙方在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上一直沒有談攏,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截至今年7月底,美國證監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將159家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名單。8月12日,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海石化五家大型央企一起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市場退出,外界預計中美資本市場之爭將更加激烈,中概股掀起集體退出美國市場的風潮,中美在金融等更廣泛的領域都有加速脫鉤的風險。

中美8月26日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則為雙方解決「審計之爭」開闢了道路。按照中方解釋,協議條款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中美雙方均可依據法定職責,對另一方轄區內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雙方將提前就檢查和調查活動計劃進行溝通協調,美方須通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參與和協助下對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開展訪談和問詢。同時,合作協議對於審計監管合作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處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確約定,針對個人信息等特定數據設置了專門的處理程序,為雙方履行法定監管職責的同時保護相關信息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徑。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在官網發佈聲明說,協議允許委員會在選擇調查公司、審計業務,以及潛在違規行為方面擁有完全自由裁量權,無須與中國有關部門協商,也無須他們提供意見。委員會有權直接訪問所有與其檢查或調查的審計工作有關的人員,並獲取他們的證詞。聲明還強調,真正的考驗,將是書面達成的協議能否在實踐中完全轉化。

顯然,中美雙方對協議的解讀並不完全一致。雙方都盡量朝着有利於己方的方向去理解協議,這將給協議的執行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雙方未來難免還會就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打口水戰。但整體上看,雙方都作出一定的妥協,為中概股繼續在美國市場融資創造了條件。

根據協議,中美雙方將在審計底稿問題上採取跨境審計監管合作,中概股的審計底稿將存放在內地的香港事務所。美方原來要求中概股公司需要將全套審計底稿送交到美國接受審查,而雙方談判結果是將審計底稿存放在中國,由美方派人到中國(包括香港)進行在地審查;審查對象也從原來只針對中概股公司進行審計,轉為對審計事務所和中概股公司同時審計,相當於把審計師事務所納入了監管對象,避免審計造假行為。

儘管如此,中國國內有人認為中方讓步太多,美方可以自由審查中概股審計底稿,可能造成重要數據泄露,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

shutterstock_2172066049.jpg

還有人認為,在中美全面博弈的大背景下,雙方達成的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只是曇花一現,不能阻止中美關係繼續下滑的勢頭。而且,美國牢牢把控着國際金融領域的領導權,任憑規則如何制定,主動權依然在美國手中。中美達成審計合作協議,並不等於美國要與中國在金融領域合作。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前景,仍有很多疑問。

但中國主流輿論普遍對這一協議感到振奮。《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中美能夠坐下來談判,找到一個理性、務實的方案,體現了雙方監管部門的擔當和智慧,也表明中美有能力就一些重要敏感議題達成符合彼此關切的解決方案。

應該看到,過去20年來,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審計監管確實存在不規範、不透明的灰色地帶。在中美關係基本正常的年代,雙方沒有把這些灰色地帶視為大問題。近年來隨着中美博弈加劇,這些灰色地帶很難再有生存空間。

規範中概股審計監管,對中美雙方都有好處。對中國來說,規範、透明、合法的審計監管,不僅有利於更多企業走出去,也有利於國內證券市場健康發展,有利於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