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香港該向新加坡學平衡術

2022-08-30
陳國祥
台灣資深媒體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30 at 3.29.33 PM.jpeg

香港二十年來衝突不絕,紛擾不息,各方偏愛走極端,缺乏折衷與妥協雅量。尤其是朝野摩擦最激烈的政制改革問題,香港泛民主人士傾向完全普選,不打折扣,且需一步到位,拒絕接受折衷方案。「反修例」抗爭原本揭示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旋即走向極端,暴力與破壞頻仍,堅持所有訴求一個不能少,甚至不惜「攬炒」,同歸於盡。中央為了平息亂局,祭出國安法;為了確保管治權,實行「愛國者治港」的全新選制。這個過程可說是一個極端壓制一個極端,偏離了平衡原則,兼顧相對立場的調和之道被棄如敝屣,民主該有的妥協精神蕩然無存。

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相互妥協是不可或缺的價值體現;一個在強權鬥爭叢林世界中求發展的國家,平衡術也是必要的生存法制。新加坡正趨向這個理想,過往一些太過極端的政策逐漸調整,趨於溫和化;在國際舞台上,也尋求平衡之道,避免選邊站,趨於一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針對當前國際緊張局勢揭示因應之道,另外在敏感的內政問題上也趨向折衷政策,充分顯現新加坡力行平衡策略,值得香港與台灣借鑑。

新加坡對外政策一向奉行務實主義,不站隊,而力求左右逢源。從李光耀到李顯龍都身段柔軟,遊走各方,追求國家最高利益。李顯龍日前在國慶講話中說,決定全球情勢走向的中美關係正在惡化,兩強在意識型態、政府制度以至於貿易爭端、網路間諜活動、南海和香港等諸多問題都存在分歧;他預期亞太地區會出現更多的地緣政治競爭,其中台海情勢最令人憂心。他向星國人民強調,新加坡將「盡力避免捲入大國競爭的敵對關係之中,且須為地區衝突做好心理準備。」

shutterstock_300564356.jpg

新加坡早已發展出一套在大國博弈中,尤其在中美兩強間的自處之道,長期奉行「安全靠美國,經濟親中國」的平衡策略,力求在美中之間取其所需。近年兩強鬥爭激烈,平衡策略的空間愈來愈窄,新加坡仍極力避免選邊站。李氏父子處理兩岸問題,雖然基於經濟利益而偏向大陸,但也在可能範圍內親善台灣,避免過度失衡。長期在平衡術主導之下,新加坡將「小國大外交」的效應發揮到極致,這跟台灣民進黨政府將「親美抗中」路線走到極端截然不同,台灣雖非國際共同承認的主權國家,但新加坡的平衡智慧還是有其參考價值。

新加坡的內政早期多有走極端傾向,近年則趨向平衡原則。當年李光耀大搞威權統治,從政治、經濟、社會到民生,遍見極端政策,雖不無效益,但多失之嚴酷。唯在民族政策上恪守平衡原則,效益昭彰,獲益良多。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國家,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為主要族群,李光耀不因華人超過三分之二而走上華人與華語主宰的路子,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語言政策上,都謹守多元與平衡原則,由於未獨厚華人,所以能有效維繫族群的和諧與內部的團結。

最新的一個例證是廢除刑法禁止男性同性性行為的罪行,在推動LGBT權利上邁進一大步,但也不失平衡原則,決把「一男一女婚姻」寫進憲法,顧及儒家思想及伊斯蘭等保守勢力,同時在同性戀議題上與西方社會做某種程度的接軌,有助於吸納國際人才,再一次體現了政治平衡手段。

香港確實需要學習新加坡的平衡術,在朝或是建制派要學,民間社會也要學。無論在權力的歸屬上、政治參與的開放性上、自由權的規範上、財富的分配上、政策的導向上,都應遵循平衡原則,避免偏於一端。這是善治之道的精髓。因為不平衡就會失衡,失衡就會產生相對剝奪感,就會埋下怨懟與反抗的因子。所以,平衡是香港長治久安與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內地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周」。高漲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旅遊及消費呈現大爆發。實際上,旅者選擇旅遊的聖地無非從衣、食、住、行這四方面考慮,而香港又佔據地理位置、語言等優勢。隨着港府最近也推出「夜經濟」的各項措施來刺激消費,相信這個佳節肯定能帶動經濟、零售業、旅遊業的發展。

    邱帆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