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中國防疫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22-09-05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2157811599.jpg

「三年了,新冠都舊了。」本星期三(30日)早上,微信朋友圈裡有人上傳一個微博截屏,是中國某微博博主的這句留言。博主用肆虐天下的冠病病毒名稱想開一個玩笑,說一句俏皮話,卻讓人笑不出來,反而感到無語和無力。

漫漫三年防疫路,中國還走不到盡頭。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熬過疫情最嚴峻的階段,放棄追求清零目標,並對外打開門戶,中國依然強調「躺平沒有出路」。防疫帶來的直接與間接成本,疊加到國內外原有的其他因素,讓中國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如今,不僅中央政府定下的5.5%左右年增長目標難以企及,經濟學者甚至擔心企業投資熱情與居民消費信心的下滑,將對中國的長期潛在增速形成「永久性經濟傷疤」。有人擔心,今年以後,中國明後年還能不能恢復到5%至6%的中高速增長?

此刻,中國西部大城市成都也進入了封城狀態,2100萬居民從星期四傍晚6時開始被令原則居家,居民小區接受封控管理,每戶居民每天允許一人憑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外出一次,就近採買生活物資,非必要不可離開成都。官方的通告雖然沒有用到「封城」這個字眼,但上述景況與封城並無二致。

成都是繼今年4月的上海之後,又一個被封控的中國超大城市,對剛遭遇乾旱限電打擊的成都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根據官方劃分標準,中國有七座超大城市,成都排在第六位。同樣在本周,中國南方的另一座超大城市深圳的疫情也再趨嚴峻,深圳南山、大鵬、羅湖、福田、龍崗和龍華六區全域實行管控,大型會議、展銷等停辦;批發市場和電影院等室內密閉場所等暫停營業;堂食暫停,其中一些街道的居民受到更嚴格限制,被要求「足不出戶」。

另一超大城市廣州,在這波疫情中發現了16起陽性個案,當地政府不敢懈怠,海珠區的一些街道和樓宇實行「足不出戶」管理措施。上海本周也進一步嚴格管理聚集性活動,堅持「非必要不舉辦」,線下會議、培訓、會展等,能推遲舉辦的應推遲舉辦。

shutterstock_2167589023.jpg

路透社引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評估稱,中國眼下有41座城市正應對疫情反彈,數目達到今年4月以來最高,這41城的生產總值佔了全中國32%。目前,這輪防疫措施對經濟的衝擊仍微,但隨着成都也進入封控,其影響將會更明顯。

其實,自從2020年冠病暴發以來,中國沒少經歷難關,2020年初武漢封城,2021年底西安封城,到今年4月上海封城兩個月,都是難熬的日子。相比之下,成都這一波疫情反彈的規模和當時的上海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上海4月1日封城之前,3月31日的單日新增病例達到4000多起(包括無癥狀感染者),成都本星期三(8月31日)的新增病例是157起(包括無癥狀感染者),但是當地政府已火速採取封控措施。

可見中國城市的管理者都格外緊張,誰都害怕成為「下一個上海」,都想儘快斬斷傳播鏈,哪怕要承受經濟代價。這其中一個不言自明的因素,就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議程——中共二十大已近在眼前,只差一個半月就要召開。

一定要平安度過二十大,千萬不要在二十大前出大事,防疫寧嚴勿松,恐怕是地方官員的心頭要務。如果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上出現疫情蔓延與大規模擴散,影響了必須呵護的穩定局面,在大會前破壞了熱烈肯定清零政策的氣氛,主政官員不僅原有的晉陞希望將落空,甚至可能烏紗落地。

中國高層本周也間接提醒黨政官員,防疫切不可此時「破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8月31日刊文,警告「面對疫情,躺平沒有出路」,強調「越是堅持動態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就越小」。這意味着,雖然中國國務院不斷加碼要求「穩經濟」,但振興經濟必要的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對境內外人員流動明顯鬆綁,要到二十大後才能看到。

那麼,二十大後結束後,當局會立刻調整清零政策嗎?看來也不會。冬季是流行病另一個高風險時刻,防疫政策鬆綁也許還要待明年春季。

冠病暴發以來,中國雷厲風行的防疫政策一度成績斐然,之後卻困於清零政策的成果中,還拖累了經濟,如同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過,樂觀者相信,以中國市場之龐大、增長潛力之深厚,美國發起貿易戰中國都挺了下來,下來只要防疫措施鬆綁,中國經濟將迅速反彈。

然而,中國政府一再強調「與病毒共存」會造成大量人命傷亡,舉例證說明許多「共存國」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價,它下來要如何從嚴苛的防疫政策中退場,退場過程中又需要準備面對怎樣的代價呢?這許多待解答的問題,就等二十大後再說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