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兩制」之利有助於「一國」之愛

2022-09-28
陳國祥
台灣資深媒體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28 at 11.20.14 AM (1).jpeg

「一國兩制」的框架究竟好還是不好?目前一國兩制的實踐究竟是成還是敗?未來將會存還是亡?這些問題都有爭論,但都難以在概念上完全驗證,只有經驗與事實才是最好的判斷。姑且不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制能否諧和共存於一國的大問題,如何在防疫政策上將一國兩制精神發揚光大,誠為內地與香港官民的一大「共業」,必須讓人心悅兩制而後臣服一國。

香港的基本制度有別於內地,如果硬要一國一制,必然讓香港優勢流失,甚至頻臨窒息之困。一國兩制就是要在同一主權屋頂之下保留差異,繼續發揮香港的長處,不僅維持既有成就,甚至可以垂範全國。

就此而言,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尚無臻於功德圓滿境界,甚至出現已然土崩瓦解的非議。不過,特區政府近日在防疫入境管治措施的鬆綁,與內地截然不同,卻體現了保留差異的一國兩制精神,創造了兩制之利,贏得港人與國際一致佳評。這件佳作讓人興起「兩制」之利。如果充分體現,是否有助於港人的「一國」之愛呢?

在內地「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造成民怨沸騰之際,香港終於宣布放寬機場入境旅客的檢疫限制,海外及台灣來港由機場入境人士的檢疫安排,由現時的「3+4」改為「0+3」,並且取消酒店檢疫,改為3日家居醫學監察。這個放寬的新政,拉開了香港與內地抗疫情政策的差距,無形中輝煌了一國兩制的光芒,讓港人及境外人士確信:香港雖歸中國,但並未全然內地化,仍可在一國之內走自己的道路。

shutterstock_2173347223.jpg

這個新政當然不屬一國兩制的體現,但近年香港的管治方式趨嚴,引起異議人士指摘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中央對此堅決否認,認為一國兩制安然健在,未來更將力求行穩致遠。嚴格而論,香港高度自由的經濟制度沒變,但政治管治方式卻有趨近內地之虞,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政治爭論。

這回香港放寬入境檢疫限制,基本上已經打開大門,重新接通世界,跟內地堅持「動態清零」而嚴防死守國境、經常嚴厲封控與篩檢的做法不同。特區政府原來也堅持動態清零,把防疫重心擺在盡快與內地商討通關,今年初一度醞釀要封城強檢,不惜參照內地,把香港通往國際的大門堵死。

然而,香港與內地大不同,政經社體制有別,外向型經濟形態也異於內地,如果為了通關而強求一致,或將後患無窮。即使只採取類似內地的防控政策,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的金融服務、旅遊、貿易物流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幾已全線淪陷,一步步走向衰落,在關鍵領域宛如追兵的新加坡正迎頭趕上,為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充當援兵角色的廣東也愛莫能助。再不改變,改為採取適合自己的對策,不再與內地一樣,則只有死路一條。特區政府和內地終於打開死結,有所變通,不再與內地一樣執行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令港人稱快。

同為一國兩制實踐區,澳門就和香港不一樣,因為澳門經濟高度依賴內地遊客,所以必須與內地保持一致,「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終而在不會影響內地防疫的條件下,恢復「 四省一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內地團赴澳的安排。香港經濟形態不同,因其國際連結是經濟榮枯的關鍵因素,絕對不能長期閉鎖,而必須盡快暢通與外國的連結。防疫政策的「一國」不可求,只能走自己的路,採取異於內地的「兩制」,先與外國互通,再逐步走出與內地半閉鎖的困境。其實,香港的防疫「兩制」已經太慢了,現在才放寬檢疫,雖有止血之效,但期間的損失已難補救。不過,晚來終究來了,遠比長期堅持與內地接近的清零政策好,有利於香港的經濟恢復正常,重獲生機。

另一方面,這回另闢蹊徑也彰顯了一國兩制的精神與價值,在主權同一的前提下,制度上尊重與維持差異,政策上不強求同一,採取適性而適合自己的政策,各謀其利。由此可見,真正做到和而不同,讓港人飽嚐兩制美好的甜頭,從而堅定對一國的認同與熱愛,才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之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