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靖海侯現象

2023-07-24
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7-05 at 10.35.52 (1).jpeg

過去一周在幾個群組內,都收到朋友傳來一篇由靖海侯寫的〈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文章,其中談及「人們對想要一個什麼香港的深沉反思」、「保持香港獨特性」;批評「執行者作出不應該的言行」,「寧左勿右,不管後果」,牽涉的都是敏感話題。而靖海侯背景神秘,「被認為」跟中南海有關。於是乎,不少朋友都把文章解讀為中央有一種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於執行上有偏差,藉靖海侯文章提出「正告」!

映照港人無奈 暢所欲言已非常態

真的是這樣嗎?相信沒有人可以提供準確答案,我認為大部分是「估估吓」。但群組內屬於建制派的朋友大多對靖文深以為然,即是說,他們都覺得現在政府有些做法過了火,對香港不利;唯他們心有疑慮,不敢宣之於口,於是覺得靖文為他們說出了心底話,遂把文章廣傳,希望靖文為他們代言!我姑且稱此為「靖海侯現象」!

這種有話不敢講(或不想講)的現實,其實正是很多香港人感到無奈的寫照。昔日泛民、反對派已經銷聲匿跡;但不屬反中亂港、只是對現狀或政府施政不滿的人,都會選擇噤聲,或是欲言又止、委婉曲折,生怕把話講得「過激」!說得白一點,在當前政治氣氛下,暢所欲言已經不是常態!

靖文有多大「代表性」?是否真的來自中央的聲音?對於這種議論港事,但又不以真身示人的文章,我向來認為毋須太過在意。以文論文,靖文寫得好,敢於觸碰敏感問題,觀點有力;不過內裏到底暗藏了多少政治密碼,由於其身分不明,我們根本無法判斷。到底是有心人想藉文章「測試水溫」,或是內地有另一派對香港問題有不同看法,想藉文章表達另一種意見?大家都只能「斷估」。

上網查找,沒有任何人說得清靖海侯的真正身分,有說他是大陸知名博客,也有說「是一名央媒駐港記者,他的文章多少反映了內地政治精英階層的觀點」(〈內地知名博客罕有炮轟建制派〉,2020年10月27日《星島日報》)。

內地的特殊政治文化

以「筆名」發表署名文章、以某種特別身分傳達重要政治信息,是大陸傳媒輿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常用手法,是內地一種特殊的政治文化。然而,用的雖是「筆名」,但官方都會公開指明「筆名」作者代表的是哪個機關,以示「筆名」背後作者的權威地位。可是至今為止,靖海侯仍沒有「官方認證」!

「人民網」曾有文章分析諧音筆名(〈「國平」是誰?盤點中國新聞史中的諧音筆名〉,2015年7 月10 日),文章直言:「在中國新聞史中,長期存在以諧音筆名發表重要文章的傳統,『李得勝』、『皇甫平』也在多個歷史的關鍵節點中出現。此外中央各部門以及高級領導也有過不同的筆名,如經常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的『仲祖文』,其實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的筆名。除了仲祖文,在《人民日報》上還有任仲平、鐘軒理和鄭青原等。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簡稱的諧音,鐘軒理是『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簡稱的諧音。」

除了諧音筆名,大陸還有「寫作組」,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官方文人組織,盛行於文革時期,專門宣傳主流意識形態(見維基百科)。當年紅極一時的有「羅思鼎」(據說是「螺絲釘」的諧音),是1971年上海市委成立的寫作組,在《紅旗》雜誌、《人民日報》等官媒上發表各種批判文章。此外又有「梁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的諧音)寫作班子,由1973年清華、北大的大批判組成立,以極左面貌示人,是「四人幫」宣傳機器的骨幹分子。

靖海侯雖然「身分未明」,唯其現身方式與內地的諧音筆名或寫作組,應是一脈相承,不披露真正身分,但卻隱隱然代表某個派別的意見,試圖在輿論領域發揮影響力。從過去多篇文章來看,靖海侯的主調都是「充分肯定中央路線」之餘,卻嚴厲批評建制派在執行時走樣,違背了中央的初心,正如靖文有此論述:「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寧左勿右,不管後果。這些看似賣力、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管治要求的行為,本質上實則是卸責、敷衍、消極的表現。」

靖文沒有指明犯上述錯誤的是誰,是特區政府官員?還是泛指整個建制派?特區政府官場內向來都有「卸責、敷衍、消極的表現」,但其原因絕大部分都是人性使然,取易捨難、得過且過;現在的寧左勿右,主要卻是政治考量。在維護國安壓倒一切的大原則下,公務員執行職務時都會傾向寧緊毋寬,因為政治標準揸得嚴,即使措施過火,都只屬執行上犯錯,跟政治上犯錯是兩回事──後者嚴重得多。這種思維邏輯,跟內地官場慣性的層層加碼、政治上不能犯錯的心態,完全一致。

內地官場寧左勿右的根源,皆因「右」是路線錯誤,「左」只是執行問題;路線不能錯,因為後果太過嚴重。這種內地政治文化,現在已經「融入」香港。正如靖文說的圖書館把某些書籍下架,連魯迅都不能倖免,外人看來完全不合理,但圖書館前線員工只知《國安法》是最高原則,至於書籍下架依據哪些準則,已成次要!很明顯,圖書館明白先把「可能有問題」的書下架,是「最安全」做法!

WhatsApp Image 2023-05-04 at 17.38.44.jpeg

靖文分析 有所偏差

靖文提出「《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少數人(包括官員和議員)不問事情性質與輕重,動不動就拿《國安法》出來做事,存在《港區國安法》被『泛化利用』的問題,把《港區國安法》變成了推銷個人政策的殺手鐧、當成辦不成事情的擋箭牌」。如此分析,明顯有所偏差。

很明顯,靖文把《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出現的過激現象、寧左勿右,或有人「消極落實」,全都歸咎於香港的官員、議員及建制派。但實情卻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相繼落實後,香港的形勢和政治生態大變,港澳工作由黨中央直接領導,香港完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在先,國安壓倒一切,香港的自主性還剩下多少?港官、議員、在政圈內仍能佔一席位的人,政治立場必須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不能行差踏錯。在國安問題上寧緊勿鬆,靖文認為是《國安法》被「泛化利用」;但對建制派來說,卻是站穩立場、政治正確的生存之道!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內提出「三個務必」,其中一個是「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香港建制派都深入學習過二十大報告,深明「三個務必」的要義,在理解和執行《國安法》時,不敢於鬥爭的人是否就等同失職?

我並非為建制派解釋,但當前很多政治現象,都是源於香港政治生態大變。事實上,《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特區政府和建制派的寧左勿右表現,並不利於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國際形象。長此以往,香港極可能會失去昔日光彩,無法保持國際大都會的特色。

冀香港能夠讓更多人放心說真話

香港現在凡遇上具爭議的議題,包括粉嶺高球場發展、中大校董會改組、區議會選舉泛民成員能否參選等,很多人都會先看「阿爺如何取態」;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觀察愛國媒體和靖海侯這種「背景特殊」人士的言論風向,是否透露了什麼特別信息,信息內又有什麼玄機,希望從中可以得到啟發!反而香港人怎樣想、香港民意有何取向,好像大家都覺得無足輕重,也毋須特別在意!

難得有聲音批評寧左勿右、呼籲要守護香港的獨特性;我們更加希望,香港能夠包容更多不同聲音,讓更多人放心說真話、放心批評、願意說出他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唯有如此,香港才有機會再展活力、再現生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明報》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