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宣講二十大 切忌形式主義

2022-11-01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18 at 11.28.37 AM (1).jpeg

中共二十大閉幕之後,宣傳、學習黨代會精神成為了當前一大任務。本港一些社團開始啟動學習二十大精神。公務員事務局舉辦「二十大精神座談會」,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主講。中央宣講團已經成立,預料也將南下向特區政府高層、社會領袖宣講。

由於中國現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二十大堪稱舉世矚目。外界關注「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關注報告高度強調「國家安全」,關注「敢於鬥爭」的提法。有外媒發現,「中國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等一貫提法,消失於報告。

二十大報告也系統闡釋了中央對港工作以及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相關內容,既與「七一講話」一脈相承,也有一些新提法。因此,在香港社會宣傳二十大精神很有必要。不了解執政黨擘畫的宏偉藍圖,不了解國家發展理念,不了解「一國兩制」何去何從,何以「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不過,宣講二十大,切忌落入形式主義,也就是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淪為走過場,表表態。不得不說,目前香港確實有這個跡象,為宣講而宣講,為學習而學習,為熱烈而熱烈。

WhatsApp Image 2022-11-01 at 11.44.45 AM.jpeg

二十大開幕當天,最高領導人宣讀政治報告。當天,本港一些社團組織現場觀看電視直播,港府一些高層和政要也在電視機前「打卡」,顯示自己第一時間學習。筆者由於工作需要,當天也觀看了電視直播。不過,說實話,報告光是宣讀1.4萬字,長達兩小時,充斥政治術語,手頭又沒有文本,筆者算是對中國政治略懂,要馬上消化都不容易,這類搖旗吶喊的集體組織觀看,究竟有多少人聽懂了?第一時間學到甚麼?
雖說政治是眾人之事,但並非需要人人參與。對於特區政府高官、從政人員、商界領袖、社團領袖等精英階層,當然必須理解二十大,但一般公務員、一般市民卻沒有這個需要。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全覆蓋、無死角」,勞民傷財,將社會各界都組織起來學習二十大。比如,漁農界需要學習嗎?的士司機、巴士司機、電車司機有必要學習嗎?普通學生有必要學習嗎?只要他們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事,其實就是對二十大最好的學習。

立法會本周將就「學習二十大精神,推動香港發展」的議案舉行辯論,主席梁君彥開綠燈,讓所有議員都可以發言一次。但是,80多名議員的發言,相信不少是大同小異,是否需要人人都講,人人表態?如果同一政團,是否可以派代表發言?不少議員是政壇新丁,如果對黨代會仍是矇查查,7個常委只認識總書記一人,是否可以「豁免」發言?

除了不必追求「全覆蓋」,宣講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二十大是一份政治報告,內容豐富,但理論性、概念性較強,如果照本宣科,勢必枯燥無味,聽着昏昏欲睡。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強調,要用港澳社會聽得懂的話語、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好、宣介好二十大精神。這對宣講者是一大挑戰。

台灣的楊開煌教授研究中共政治幾十年,功力深厚,最近參加「台北論壇」解讀中共二十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有橫向也有縱向比較,既有分析也有點評。楊教授的演講視頻在YOUTUBE可以找到,如果希望理解二十大,可以找來看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真正令西方懼怕的,是直到過去5至7年,通過有效結合軟實力、對外援助及地緣戰略,細緻地推廣其發展模式,並且以相對謙遜的外交,在全球各地樹立積極的公眾形象的中國。但是現在北京放棄了重視軟實力的做法,改以市場和金錢作為誘餌、經濟脅迫作為手段,執着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意識形態鬥爭,令最終能夠輸出「中國模式」、扭轉西方的體制壟斷的機會,愈見渺茫──這樣的中國,是不會令西方懼怕的。

    袁彌昌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