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大校校長「大陸化」成趨勢

2022-11-07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07 at 3.19.08 PM.jpeg

自《港區國安法》前年落地後,港府過去幾年就積極在教育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工作。以全港八所政府資助大學為例,除了所有學生從今年9月起須完成指定的國安課程方可畢業之外,大學「一把手」也在逐步換人。

在高等教育界以博雅教育聞名的嶺南大學,10月10日宣布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院院長秦泗釗將接替明年退休的鄭國漢,出任嶺大校長一職。今年59歲的秦泗釗是山東人,早年在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後,曾赴美國和香港的大學任教,是典型的「海歸派」學者。

以前香港的大學校長多由本地或外國學者擔任。但目前八所資助大學之中,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和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都具有大陸背景,前者來自浙江溫州,後者則在南京出生。

「海歸派」出任香港高校「一把手」的現象,近來也漫延至其他私立大學。剛過去的周六(10月29日),另一名「海歸派」大陸學者陳致就正式成為香港私立大學——珠海學院第11任校長。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各所高等院校可以保留自主性並享有學術自由,各所受資助大學的校長職位一向是由院校自行招聘。

各所大學以往都傾向聘請在國際學術界具有祟高地位的資深學者擔任校長,以增加大學名氣。可近些年香港社會日益政治化,大學都無可避免被捲入政治的輿論漩渦中,這種只注重校長的學術地位模式已顯得越來越落伍,弊端叢生。

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欠缺政治敏感度的一眾高校校長,夾在政府和投身社會運動的學生之間束手無策。他們無論是公開譴責示威者,抑或低調處理甚至是同情學生,都引起不同陣營的批評,左右為難。

2020年7月《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北京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政治立場比較模糊的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皆先後退休。仍然在任、曾經表達過同情學生的校長,則持續不斷受到攻擊;如在修例風波中被稱為「暴大」(暴動大學)的香港中文大學,一批建制派人士近年就誓言要中大校長段崇智下台,為2019年「放縱暴徒學生」負責。

平心而論,段崇智在反修例風波的表現確實有欠理想,尤其是他一度相信學生並發表譴責警方的聲明,更成為人生中一大污點。但段崇智近年已經「覺今是而昨非」,甚至還成為李家超競選特首團隊的成員,算是洗了白。部分建制派人士依然咬住他不放,似乎反映了當局在大學領域的「撥亂反正」工作仍未停止。

在此情況之下,本土出生、一向不擅長政治的大學校長,未來只會倍加吃力;來自外國或者台灣的大學校長則由於背景敏感,面臨的壓力恐怕也只會越來越大。

反觀「海歸派」大陸學者沒有國籍或身分的負擔,又得到大陸政府信任,出任香港高校校長的機會自然被看高一線。這個新現象引起社會憂慮,擔心香港的大學會漸漸由「紅底背景」人士接管。

香港社會的擔憂實屬正常,但不一定百分百準確。畢竟香港長期以來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國際大都市,大學師生來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國籍,猶如小型「聯合國」,無論是由外國籍抑或大陸背景的人士擔當大學校長都不出奇。如果單憑校長是大陸背景,便質疑大學被「染紅」,實有違大學多元化的精神。

事實上,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在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非常迅速,成就斐然.近年不同的全球學者學術影響力排行榜之中,許多大陸學者都榜上有名。越來越多大陸學者出任香港的大學校長,只是印證了大陸學者在國際教育界的影響力不斷上升。香港人須以平常心眼光看待這股新變化。

客觀而言,大部分大陸學者執掌香港高校校長的工作表現算是稱職。以香港大學為例,該校過去幾年風波不絕,元氣大傷。張翔首次以大陸人身份成為港大的新舵手後,很快就穩住局面,得到了大多數港大師生認可。
當然,「海歸派」大陸學者也不是沒有弱點。普遍而言,他們和以往外國籍校長同樣不太懂廣東話,與師生直接溝通有困難。近年香港各大學皆面臨資源不足問題,如果大學「一哥」的社交能力一般,或許會削弱大學在社會籌款方面的表現。這也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八家資助大學經費絕大部分來自公帑,但本地大學一向承襲西方傳統,注重院校自主,大學校董會只是負責監督和提供意見。以香港750萬人口,能夠有八家大學在國際排名長期位居前列,說明香港的高等教育成績斐然。
    近年香港社會動蕩,大批年輕人上街抗爭,大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大學管理層長期縱容,才令許多大學生反叛,甚至支持港獨。如今港府希望借整治中大逐漸把大學權力收回,實屬無可厚非。

    戴慶成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