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施政報告評分反映了甚麼問題?

2022-11-07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20 at 3.43.21 PM (1).jpeg

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了不少新舉措,顯示出政府的新理念、新作風,其中大力吸引人才及企業的施政方向在社會上也得到不少肯定。但同時,香港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調卻顯示,施政報告的平均得分為40.1分,較10月報告公布當日的即時評分,顯著下跌了10分,不同政治光譜支持者對施政報告評分兩極,在非民主派的支持者中,平均分為50.1分,在民主派支持者評分則僅得15.3分。

對於施政報告的評分應該客觀看待。施政報告評分基本都是呈高開低走的趨勢,在公布時得分最高,之後隨着新鮮感遠去,隨着各種評論、批評以至雞蛋裡挑骨頭接踵而至,評分往往會拾級而下,這是正常的民意現象。恰恰相反,如果施政報告發布後評分竟然一路走高,這才是不合理。而且,再看受訪者分佈,非民主派支持者基本是給予合格的評分,相反自稱民主派的支持者卻給予15.3分的極評分,等如就是說施政報告一無是非,西諺有云:十分滿分,怎麼一言不合就成了零分? Where is 5?5分在哪裡?這是公允的評分還是政治立場使然,已是不說自明。

對於施政報告評分走低固然應該客觀看待,但同時也要重視外界對於施政報告的意見以至不滿。施政報告大力吸引人才企業;提出轉變政府思路,更積極的介入市場增強經濟動能;以至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中「四個希望」的措施,大方向完全正確,顯示出特區政府在施政上的積極有為,這也是報告在公布後取得不錯評分的主要原因,但及後為何走低?原因也是不難理解,方向走對了,但是措施卻力度不足,政策瞻前顧後,令市民擔心政策跟不上施政大方向,手腳跟不上大腦。

就如在吸引人才方面,特區政府都承認這是一大施政目標,並且指出本港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雖然這14萬人談不上都是人才,但人才流失卻是不爭事實,施政報告提出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但要求卻高得離譜,要求申請人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並且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這樣年薪的人才恐怕都是跨國大企業的高管,這些人要來港根本沒甚麼問題,也不需甚麼「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而且,這些「上了岸」的高薪人才也未必是香港當前最需要,相反香港要發展新興產業、保持國際商貿中心的競爭力,需要吸納更多專業人士,例如創科、建築、工程、通訊科技、會計、法律、醫療等專才,他們薪金未必達到250萬元或以上的要求,他們也未必畢業於全球百強名校,但他們卻是香港目前最需要吸納的專才,但現時計劃卻捉錯用神。至於對合資格外來人才,在居港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獲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更是蜻蜓點水,聊勝於無。現在香港不是要吸納人才嗎?這些針對外來人才並帶有歧視性的稅項本已不應存在,稅項還要等7年後才發還,對吸引人才能夠有多大吸引力?對外來人才又何來重視尊重?這樣的力度反映政府仍然是一種「皇帝女唔憂嫁」心理。

289573278_109155718508157_3822867675484248422_n.jpg

在增加發展動能上,本港第三季GDP大幅收縮4.5%,計及第一、第二季GDP分別按年收縮3.9%和1.3%,理論上GDP連跌三季已經是陷入衰退,而且數據跌勢有加速跡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在網誌指本港連續第三個季度按年收縮,形容全年計數字亦難言樂觀。但他又指復甦的過程會有起伏,但只要疫情持續受控,對外活動進一步恢復,可望支持未來經濟復甦動力逐步增強。但不少市民都想問陳司長,他的樂觀究竟從何而來?所謂控制住疫情就可復甦經濟,這是一種樂觀的想法更是一種被動的思維,首先疫情不是香港單方面可以控制,還要顧及內地以及國際的疫情走向,寄希望於疫情受控恐怕是一廂情願。

香港正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現在唯一有利的是失業率仍處低位,而失業率仍處低位,主要原因是很多勞動人口離開香港,僱主需要繼續招聘維持經營,導致就業市場保持穩健,成為了經濟最後一根支柱。在這個時候,特區政府更需要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推出更有力的刺激經濟措施,在發展經濟動能上作出更大舉措,但施政報告一方面強調發展,但另一方面在發展上卻沒有多大的着墨,甚至對於已經實施了12年的樓市辣招更表示無意撤除。

WhatsApp Image 2022-10-31 at 11.26.44 AM.jpeg

但問題是樓市辣招的出台是針對經濟及樓市過熱,但現在香港的經濟和樓市是過熱的問題嗎?不是的,現在最大問題不是過熱而是過冷,不是擔心樓市飆升,而是擔心樓市大幅下挫,引發經濟危機。全球近年的經濟危機,基本十次危機九次地產,都是由樓市而來,在當前香港經濟逆轉之下,再不及早撤辣讓樓市復常,為經濟鬆綁,又談何增強發展動能?施政報告大方向無人質疑,現在的問題是力度不足,方向正確但沒有貫徹落實,市民的質疑正在於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起初,我們以為這些租客來自不想冒投資風險的用家;如果真是這樣,新增的租客應與相應減少的買家相匹配,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新增的租客遠比買家的減少量多,顯示市場上出現了新的住屋需求。

    以我們公司一貫的市佔率作反推,這類新的住屋需求約為每月5,000人左右。如果統計處的數字沒有錯,下一階段,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仍會相當活躍,交投將主要集中在租賃市場。

    施永青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