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台積電工程師舉家赴美

2022-12-12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2002898798.jpg

台灣人奉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當地時間星期二(12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為新廠舉行裝機典禮。

到場的嘉賓可謂星光熠熠,除了美國總統拜登親臨現場外,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全球最領先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ASML)總裁溫彼得(Peter Wennink)、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蘇姿豐等大佬齊聚一堂,台積電可說一時風光無兩。

將台積電的先進制程引入美國,補上了美國半導體產業鏈上最需要補足的製造這一環,這是拜登政府的勝利,無怪乎他喜上眉梢地宣布「美國的製造業回來了!」當天到場的庫克、蘇姿豐和英偉達則公開承諾,將成為台積電美國廠的晶片(也稱芯片)買家。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稱,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在台灣高出50%,這勢必會傳導到台積電美國產晶片的出廠價格,拜登政府提供的補貼能抵消多少,蘋果等買家又願意承擔多高的價差,外界都在觀望。不過,中美爭霸,全球進入地緣政治劇烈角力的時代,對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壓倒對成本與經濟效益考慮,這一點,政界與商界大佬內心都十分清楚。

91歲張忠謀在致辭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許多人仍希望它會回來,但我不認為它將回來。」這段話里不見新廠上機的喜悅,反倒像是在現實面前的無奈吶喊。

2020年,台積電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原計劃投資120億美元(162億新元),月產兩萬片5納米晶片,如今已升級為生產4納米晶片。在星期二慶典舉行前,台積電更加碼宣布,將投資額增加逾三倍到400億美元,並將投建第二座晶圓廠,引入全球最先進的3納米製程。預計到2026年,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兩座晶圓廠將年產60萬片。

在海峽兩岸,對「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台灣被掏空」的批評密集起來,可以說罵聲一片。

其實,去年已有學者和評論人警告「台灣被掏空」,近期隨着更具體的信息浮出水面,這個畫面變得更為逼真。台灣《商業周刊》上個月獨家報道,記者在11月1日目擊台積電工程師攜家帶眷近300人,搭乘包機舉家赴美,有家庭還帶着寵物狗,恐怕不準備回來了。接下來預計還會有六架包機,共千名台積電工程師將移居美國。據台媒爆料,台籍工程師的待遇和福利不及美籍工程師,這意味着台籍工程師到了美國後,將很容易就被台積電的競爭對手挖角。

台積電多年來也在世界許多地方設廠,但都未見工程師大舉搬遷的場景,如今的架勢是要將整個生態系統都複製到美國。再者,台積電3納米製程和2納米製程已確定會在台灣的台南市和新竹市生產,但是後續的最先進制程究竟是會繼續落地台灣還是美國?這些成了未知數。

從商業角度看,台積電赴美建廠,未嘗不是分散投資風險的明智之舉。巴菲特今年大舉押注台積電,顯然就是看好其前景。因此,要批評「台積電變成美積電」恐怕有些過頭,但「台灣人才被掏空」卻不是無的放矢。

台積電工程師赴美只是較顯性的問題,台灣需要擔憂的,還不只是工程師的流失。

台灣評論人陳鳳馨不久前就在評論節目中透露,她一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朋友向她袒露,某國政府主動找上門,歡迎他舉家移民,還保證其子女教育費比照當地人標準,末了還請他介紹其他優秀的台灣人才一起考慮移民。

陳鳳馨沒有透露故事所涉的是哪個國家或地區,只強調不是美國、新加坡、中國大陸或香港。她引述朋友憂心忡忡地說,基於地緣政治的緊張,台灣人才被挖角的情況日益嚴重,有點像慢性失血。她特別指出,所有已開發國家都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大家都在搶人才;但因橫亘在兩岸之間的不確定,台灣面臨的人才流失壓力尤為嚴峻。

這的確值得台灣擔憂。中美關係緊張與兩岸關係風險,不止迫使台積電將製造基地分散到美國,使外資重新評估台灣,還會導致台灣人才外流,如陳鳳馨形容的「慢性失血」,其中部分移民可能是靜悄悄的。

這些情況中國大陸不會看不到,但它對北京追求的統一是有利還是有弊?答案是前者。台灣被形容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美國一面賣更多武器給台灣,一面把台積電工程師吸引到美國,中美與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對誰都沒有好處,但台灣的處境尤為艱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以晶片為首的中美科技戰,未來將如何發展還難以預測。可以確定的是,兩國晶片行業將加速脫鉤,全球半導體市場也將因此承受震蕩,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樂見。

    陳婧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