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俊:互助委員會角色更替

2022-12-14
吳家俊
城市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2-14 at 11.47.12 AM (1).jpeg

作者:城市智庫研究員吳家俊

香港近半數人口居住公共屋邨, 屋邨都有互助委員會, 所以大部份港人都曉得互助委員會, 它是以每座樓為單位的居民代表組織, 這些互委會近年的萎縮情況明顯,由1996年的高峰4,000個跌至2010年的2,700個,截至2021年7月31日,更只餘下1,663個互助委員會,而且近年平均每年少於30個新互委會成立,截至本年三月,尚存約1,600個互委會, 市民對參與互委會的工作趨冷淡, 始終已經歷逾五十年的陳舊安排, 的確是時候重塑相關地位。

溝通橋樑功能已被替代

除着網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屋邨年輕人普遍在社交媒體溝通, 開立自己屋邨的群組比比皆是, 屋邨的老友記, 這兩年借助安心出行, 今天大多數同樣手持智能手機, 昔日屋邨碰上意外事件奔走相告的場面, 再不復見, 從前邨民走到互委會會址作聚腳點去打聽資訊, 今日已由網絡社交媒體代替, 而且網絡群組更方便更高效。

七八十年代政府收集地區民情和聯絡市民, 其中一個渠道是互委會, 時移勢易,今天政府可以循地區各式各樣諮詢會入手, 例如區議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等等, 對互委會依賴程度大幅下降。事實互委會的代表更換率不高, 互委會成員連任多屆習以為常, 在屋邨不難找到當了十年以上的互委會主席, 可以想象他們向政府提供的民情層面漸趨局限, 為地區上收集民情貢獻大不如前。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成立前後, 各地區民政處已舉辦多項直接與市民溝通的活動, 市民常遇到該處擺街站, 派送防疫物資上門給弱勢社群, 民政處明顯接手了直接聯絡市民工作, 互委會擔任中間聯絡人的角色早已式微。


資源需有效投放

民政事務總署有撥出經費津貼予互委會,房委會為屋邨互委會免費提供會址, 然而邨民常詬病互委會會址經常關閉, 大部份互委會辦事處都沒有公開辦公時間, 會址對外開放時間不確定, 令邨民無從適應, 邨民漸漸便放棄到訪會址, 惡性循環, 愈來愈少市民依賴互委會會址已是不爭的事實, 為有效運用社會資源, 需要節省偏向浪費的互委會公帑, 調配至其他服務。有指互委會花費公帑不多, 過去確實有功勞, 建議保留資源消耗不大的居民組織, 雖然社會認同互委會過去職能, 但現在是資源分配原則問題, 公共資源要有效投放, 服務要有所值, 金額大小考慮反而是次要, 原則是需要恪守的。社會有建議, 將互委會原址借給愛國愛港團體,或者「18區關愛隊」讓他們在地區設個會址,不用閒置裝修好的互委會辦公室, 值得大家研究。

當局原來預算本年內結束互委會, 後來寬限順延以便邨民適應, 明年一月便把尚餘約千餘個互委會結束, 完成互委會的歷史任務, 政策時與並進, 受到社會歡迎, 期望對互委會抱有個人喜愛或利益的街坊, 由社會整體大局考量, 諒解結束的原委, 協助當局順利處理結會的善後工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始終要講一講成本效益,一般的過渡性房屋,每單位造價約50-60萬之間,但建築物往往只有三至四層,有個別項目更只有兩至三年租賃期。

    鄧家彪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