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香港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應先免後征

2023-01-31
 
AAA

 shutterstock_2122435673.jpg

近年來,香港人才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在去年10月推出了多項新舉措,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為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我們認為,這是香港特區政府關於人才政策的一項突破性舉措,體現了新一屆特區政府對人才的高度重視,此舉十分值得肯定。但與此同時,在過去三個多月的落地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如若要達到政策制定的目標成效,仍然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第一,香港「由治及興」對人才多元化需求不斷上升,調整外來人才政策的目的不僅是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近年來,香港人才外流問題嚴重,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人才荒」。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本港人才短缺升至16年來最高,按照全球人才短缺地區排序,香港位居第五。隨着香港社會復常以及經濟逐步復甦,香港對人才的需求將不斷上升。尤其是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要從當前「治」的局面達至未來「興」的局面,更加需要吸納匯聚大量各行各業的人才。可見,人才是香港「興」的動力之源,祗有切實解決好人才問題,新一屆特區政府才有可能帶領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

我們看到,新一屆特區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特首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及了多項「搶人才」舉措,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在推出的首兩個星期就吸引了超過5000份申請。同時,李家超也將在下個月出訪進一步招攬人才。然而,我們認為,對於當前的香港,不僅需要吸引人才,更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事實上,從目前既有的政策來看,香港並不缺乏吸引人才來港的入境政策,下一步則是更加需要思考如何優化人才留港政策,為人才留港發展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我們以為,為合資格的外來人才退免額外置業印花稅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安居置業與人才能否長期留港發展息息相關,抓住了此問題實質就牽住解決外來人才流失的牛鼻子。一方面,可令外來人才更加安心地留在香港打拚。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如若能夠為外來人才創造便利的置業機會和條件,則可令其「漂泊」的心更加「安定」。另一方面,內生動力令其不易離開香港,有房者的人才最不容易流失,畢竟這個房子匯聚了個人全部身家甚至是全家人幾個荷包,而可以通過努力企及的置業希望和動力也令無房者不易離開。

第二,從現實情況看,鮮有外來人才有能力一次性繳付高額印花稅和首付款,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目標恐會落空。

我們知道,特區政府制定人才置業退稅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目標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為外來人才提供一個可以在香港置業的機會。然而,從實際情況來具體分析,如果不進一步完善優化這項政策,其目標恐怕會落空。首先,人才置業退稅政策並沒有解決人才置業難的最大痛點。那麼,什麼是人才置業難的最大痛點呢?在香港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相較於本地居民而言,人才在港置業需要一筆極大的現金流,因此現金流自然也成為了人才置業難的最大痛點。儘管在新的政策下,成為永居後的外來人才可以申請退免額外繳付的印花稅,但並沒有解決這個痛點問題。舉例而言,非永居外來人才要購買一個總值800萬的剛需房,按照現有機制需先繳付30%的印花稅,即使首付可以向銀行最高按揭貸款九成,也至少需要一次性拿出320萬的首期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是沒有額外合適的市場金融工具可以助力的,必須真金白銀拿出的現金。反觀,香港本地居民以320萬的首期款則至少可以購買到1200萬的豪宅。事實上,在香港工作短短幾年就能拿出320萬現金,也祗有「老闆」級別能夠做得到。因此,從現金流來看,這不是人才價,而是老闆價,而要求一個外來人才骨幹拿出香港老闆的現金流,顯然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

其次,新政策只能惠及極少數高年薪的高端人才,與香港整體產業發展目標缺乏銜接性。按照新的政策,年薪至少超過百萬,且持續低消費並累積四年才有可能享受到這項人才政策購買到一個800萬的剛需房。然而,年薪過百萬的高端人才在香港也是鳳毛菱角,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等個別行業。這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導向最終只會鼓勵部分行業發展,而可能導致其他行業因缺失人才而發展失衡。我們認為,香港由治及興所需要的並不單純只是所謂的「高薪行業」,更不能以薪酬高低論人才的重要性。以科技創新為例,香港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勢必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我們都知道,科技行業有其獨特生命周期,初創期公司很難提供百萬年薪的水準,而他們年輕富有創造力的員工卻是支撐香港科創發展的核心關鍵,是香港需要極力吸引且留住的重要人才。再以文化藝術人才為例,並不是每一個文藝人才都能夠拿到高薪,但這些人才對香港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可見,如果人才政策導向只是留住高薪的金融人才,那麼非但不能為香港拓展新優勢提供人力支持,反而會讓原本就單一的產業結構更加不合理。

第三,我們認為,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應該從「先征後免」調整為「先免後征」模式。

我們知道,任何的好政策都是在具體實踐檢驗過程中不斷優化完善的。我們認為,針對上述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存在的具體問題,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從「先征後免」優化調整為「先免後征」模式。具體而言:可以允許在港工作滿四年且持續繳稅的非永居人才享有香港居民同等待遇在港首次置業;如若在港居住未滿七年即將所購房屋出售交易,或是購房後的若干年內未繼續留港工作並繳稅者,則需追繳額外印花稅,並對拒絕履行追繳稅款者制定相應的罰則。事實上,這種「先免後征」的政策在特區政府公營房屋中早已有成熟的範本模式可循,比如特區政府為了讓市民更容易「上車」,免地價出售居屋等公營房屋給市民以解決剛需住房問題,但也明確規定若要在二手市場進行交易則需要向政府繳付「補地價」,否則所有未補地價的公營房屋出售或出租均屬違法,最高可判罰款50萬元並監禁1年,而有關的物業轉售或轉讓均屬無效。我們認為,人才置業政策亦可借鑒這種「先免後征」的模式,這不僅可以充分展現了香港對待人才的友好態度以及誠意,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堵住了利用政策空子來炒樓的問題。

雖然,人才置業政策看起來只是一個涉及民生的小問題,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與香港未來發展藍圖息息相關的系統性問題。新一屆特區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我們相信管治團隊也一直在思考,在推動由治及興的過程中,人才結構符不符合香港的發展目標?人才儲備符不符合香港的發展需要?為支撐香港實現由治及興,香港人才保障政策還能再做些什麼?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本地人才流失原因固然複雜且令人惋惜,但從回歸前後的歷史經驗來看,本地人才或有迴流的可能。但外來人才一旦留不住,就可能是永久的「錯過」!香港由治及興需要匯聚人才共幹一番大事業,我們期待特區政府以更大的胸懷與氣魄廣納天下英才,祗有對人才「捨得」,才能夠真正留住人才的「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我一直支持開放所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的人,都可以在香港打工,這不是步伐太快,而是已經太慢了,相比內地的一線城市而言,我們已經慢了幾十年。

    吳桐山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