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瑩:命令與指罵方式管教 造就「港童」?

2023-02-07
譚潔瑩
文化創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2-07 at 17.28.09 (1).jpeg

在香港,或許你會常常聽到報章雜誌談起「虎媽」、「港童」這些名稱,但其實香港的幼兒教育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據我所知,歐洲一些國家在幼兒教育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就讓我們探討一下這些國家跟香港教育方式的分別:

重視獨立及抗逆力

在街上,你會看到香港父母很緊張子女,一起逛街時必然會捉緊他們的手,甚至我有見過一些家長會用一條塑膠長繩紮緊孩子書包以免他們走失。但在芬蘭,即使是冰天雪地的情況下,地面極其濕滑,父母都不會牽着孩子走路,反而任由他們在雪地上蹦蹦跳跳,這就是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即使不慎跌倒,亦能從中學習用整個身體去承受跌倒的衝擊力,從失敗中學習解決困難,克服困難。

把孩子當作朋友

香港始終是傳統社會,父母教導子女總是以命令或指罵形式,子女着重於尊重聆聽長輩說話,很少會真誠地表達自己想法意見。相反,芬蘭的父母就較着重子女的參與,舉辦活動時總讓孩子透過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培養出獨立人格。

shutterstock_1276082338.jpg

教育模式

另一個較廣為人知的就是芬蘭摒棄了傳統的考試制度,當香港人人都注重比較競爭,每個家長除了在學術上競爭,還擔心子女在興趣,音樂,體育方面被比下去的同時,芬蘭國家卻讓孩子7歲後才正式接受正規教育,他們認為學習其實是一種文化,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受競爭底下的壓力所推動,亦並非為排名或比較,而是注重孩子的身心靈發展,讓他們在吸收知識的同時,讓學習本身已是興趣,在求知求真的探索過程感到快樂及自信。

結語

香港的父母在育兒方面其實過於憂慮,過度保護孩子,他們常為子女鋪排着一條以我們的標準去評定的康莊大道。但他們其實沒有想到,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呢?父母如果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摸索,反而能培養出他們自行領悟的能力,讓孩子有機會尋找到真正想要的。而且,無論任何的教育方式,都無比身教重要,在此祝願每位孩子都能夠找到夢想,擁有幸福,不論貧富,都同樣能開心快活地成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