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韋瑋:港鐵調整票價機制難有共識

2023-03-24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及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副行政總裁
 
AAA

藝術文化為香港帶來喜悅而非仇恨 (1).jpg

政府與港鐵公司就票價「可加可減」調整機制最新一輪檢討結果公布,內容雖有調整令加幅減少,但社會反應仍認為年賺百億的港鐵,在本港疫後復甦之時,應該延後增加票價。港鐵既要抵受輿論壓力,又要應付經營成本不斷增加,更要預留資金於鐵路系統維修、更新及提升,所面臨的考驗非同小可。

新機制下,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將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為方程式帶來0.6%至0.8%減幅。為支持香港在三年疫情後開始復甦,將有一次性特別安排,減輕市民交通開支,包括在本年度特別扣減1.2%的調整幅度,以及延後合共1.85%至明年才實施。

疫情過後,本港踏入復常之路,社會對公共交通服務調整收費特別敏感和關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港鐵作為上市公司,除了保障股東利益外,穩健財務應付未來的發展及儲備也無可厚非。港鐵到明年將踏入45周年,與香港市民接近半世紀風雨同路,雖然偶有事故發生,但整體而言,對本港社會的貢獻卻不能抹煞。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最新發表的交通研究報告顯示,香港以鐵路為骨幹的公共交通系統獲評世界第一,報告更提到港鐵車站密度高、位置便利,轉乘設計幾達無縫,列車服務水平高,市民也可以承擔車費。除此之外,港鐵「以地養鐵」的營運模式雖一直有爭議,但在這種模式下,港鐵無須政府補貼,自負盈虧之餘,還每年向政府發放達 50 多億元股息的成績,卻是外地許多鐵路公司所望麈莫及的。若要保持港鐵服務質素,又繼續賺錢進貢庫房,更需顧住市民荷包,這條方程式無論怎樣寫都有爭議,當中要取得平衡達至共識,談何容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香港仔》 

延伸閱讀
  • 一場暴雨揭露本港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天氣通報機制過於保守,排水渠道系統不夠完善,以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但事件同時也彰顯出人性的光輝,特別是港鐵,由於雨水在短時間內湧到月台及路軌範圍,黃大仙站被水淹浸,成為重災區。但港鐵員工以專業盡責的精神,不眠不休維修清潔,超卓的團隊協作,讓鐵路服務極速恢復安全運作,值得社會及市民的讚許。

    劉韋瑋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