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香港零售業競爭力

2023-04-11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4-11 at 11.45.00.jpeg

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有來自各國的各式各樣商品供遊客購買;更由於本地對眾多商品徵收零關稅,因而價廉物美。自從香港20年前對內地逐步開啟自由行,抵港遊客便多數來自內地;香港同樣也被內地客稱為「購物天堂」,折射遊客感到在本地較內地購物更方便和順心。「天堂」近來卻黯然失色,市況還變化得很快,導致本地一些零售商抱怨通關後旺丁不旺財,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褪色的「購物天堂」

1)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居民實際收入、購買力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過去內地人看香港市場是琳瑯滿目,現在卻覺得兩地反差並不大。縱然他們會覺得香港生活便利,卻不再對香港的許多商品感到稀奇,認為說香港是「天堂」有些言過其實。

2)內地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口愈來愈多的日用商品。20年前,珠三角的居民訪港,大量採購驅風油、維生素補充劑、沐浴露、洗髮水等生活用品,他們現在卻已很容易在內地市場能買到那些商品。一些國際名牌化妝品、服飾等奢侈品在上海等大城市也能買到;日後海南島還會發展成為「免稅島」,估計全國各地的百姓會更容易買到那些奢侈品。

3)電商平台使得內地居民便捷並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中國製造和進口商品,內地居民通過手機購買諸如正品的維生素補充劑和吉利剃鬍刀,由於免除了中間環節,價格比香港商店所出售的要便宜得多。

4)香港免稅商品種類比內地廣泛,但租金、工資、電費等卻比內地高得多,使得現在香港不僅農產品比內地貴,連外國進口的牛油和芝士等貨品的超市售價也比內地高,有時候甚至會高5成甚至1倍,實在匪夷所思。而本地經濟增長慢,通脹快,縱然不戴一個「滯脹」的帽子,情況也值得社會反思。
力爭維持本地優勢

shutterstock_150728438.jpg

香港零售業受到愈來愈大的挑戰,甚至有人指香港這個「購物天堂」不再。服務業是香港的支柱;在實現創新拉動增長和經濟多元化前,零售業對本地就業和經濟表現至關重要。筆者並不希望香港「超市化」,「購物天堂」折射的卻是香港的競爭優勢。估計日後,香港仍會由消費拉動經濟,仍需要依靠零售業和外來消費。

內地持續較快發展是當今的潮流,香港也能從中得益。而本地營商成本上漲過快,卻是港府可以調控的。競爭力可以是指吸引別人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能力,維持本地零售業務的競爭力應是政府努力的方向,香港沒有理由放棄零售業的競爭力。

在急劇變化的環境中,任何市場參與者若固步自封或因循守舊,難免會被淘汰。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碼頭,而精明的零售商根據本地和內地供求、消費偏好等市場變化,調整商品、銷售渠道和策略也在所難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零售市道反彈乏力,其中一個原因是疫情後不少港人復蘇式外游消費。例如今年2月中國內地與香港重新開關後,港人前往內地消費蔚然成風。以今年6月最後一周為例,香港過關北上的遊客竟然是同期內地赴港遊客的二點六倍。

    戴慶成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