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抗疫鬆綁 刻不容緩

2022-09-21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21 at 12.16.16 PM.jpeg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傳媒,稱將調整入境人士抵港檢疫要求,盡量減少不便,以最大空間聯通世界,保持本港競爭力。同時,他亦重申要有效管制疫情,不希望「走回頭路」。

特首的這番講話,仍然含糊其辭,且隻字未提具體時間表,與公眾的期望值有相當大的落差,坦率說令人失望。

新冠趨向風土病,與病毒共存乃大趨所趨,Omicron變種的致死率微乎其微。況且,經歷了五波疫情(有專家認為近期的反彈可視為第六波),相當大比例的港人已經產生抗體。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歐美世界宣告疫情結束,我們抗疫的心態與手法也要與時俱進。人心思變,長期高壓抗疫無以為繼,經濟內傷不止更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

事實上,港府施政慢半拍的拖沓風格,已經給香港帶來不容小覷的傷害。香港田徑總會取消原定11月舉行的香港馬拉松賽事,經與政府磋商,改為押後到明年2月舉行。同樣也是在11月舉行的金融高峰論壇及國際七人欖球賽,不可再犯同樣的失誤。此兩項盛事,被視為香港抗疫數年與國際接軌重新拉開序幕的重頭戲,萬不可錯失,讓新加坡坐收漁人之利。

shutterstock_184737773.jpg

倘若11月重新對外開放,最遲9月底就要規劃出切實可行的時間表與路線圖,時間已經很趕了。譬如,要推出追蹤旅客的應用程式,或可考慮更新現時的應用程式,以免從零開發,費時失事。

為香港長遠發展計,特區政府在抗疫的策略上,要學習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思想再解放一些,步子再邁大一些」。例如,雖放寬至「0+7」檢疫,但不可在外用餐,對旅客仍然存在諸多不便。政府是否可以考慮放寛至「0+3」,或者像許多國家一樣乾脆零隔離,才能真正吸引遊客來港消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從9月初放寬入境限制,已接種三針認可疫苗的旅客,毋須核酸證明即可入境,前提條件是下載政府指定的有追蹤功能的應用程式。特區政府完全可以根據本港的實際情況,港事港辦,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效仿日本、新加坡的做法,走出一條「港式抗疫」之路。

當然,難免又有人嚷嚷「破壞私隱」,但只要符合香港經濟民生的整體利益,特區政府不妨做得「簡單粗暴」一些,公眾也會支持。擔心私隱受損的訪客,可以不來香港,或者等防疫措施完全解除以後才來香港。

WhatsApp Image 2022-08-04 at 4.55.39 PM.jpeg

政府應該明白,事有輕重緩急之分,有些事不能拖,也拖不起。譬如,會展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支柱產業之一,但在疫情陰霾之下,恍如戴上緊箍咒。現階段雖已放寬抵港人士檢疫期至「3+4」,但相較新加坡、日本等地,仍有作繭自縛之嘆,導致今年香港已有至少六個大型展覽流失到亞洲區其他城市,包括水果、海鮮、美容、皮革、紅酒及珠寶,對香港業界打擊巨大。若特區政府不盡早鬆綁,勢必動搖香港作為亞洲展覽之都的地位,並影響物流、酒店、零售、飲食等行業鏈。

香港開埠以來,就具備融通四海的開放性。特區政府經常說要「講好香港故事」,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遊客,就是香港的免費宣傳大使。遺憾的是香港近年來投入巨資的大型基建項目,如機場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橋、西九龍高鐵站、啟德郵輪碼頭,都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的景象,令人浩嘆。

shutterstock_1714321312.jpg

通關復常,對香港這個沒有資源的彈丸之地,無異於求存之戰,萬不可等閒視之。香港沒有內循環的本錢,市民和企業也不可能無止境地苦撐。期盼「以結果為目標」的李家超特首及其管治團隊,坐言起行,排除萬難,早日融入全球「後抗疫時代」大潮。

 

延伸閱讀
  • 香港最新的世界競爭力排名退居全球第七,再次被新加坡超越(排名全球第四)。疫情之前,每每談到香港與新加坡的「瑜亮情結」,我們總是信心滿滿,在於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在背後支持。三年疫情之後,新加坡在多項排名中均躍居香港之前。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