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蘅:遊行以外的方法

2023-04-24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4-24 at 17.32.35 (1).jpeg

早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調研,指出遊行非表達訴求的唯一途徑,須防止被騎劫,事後雖表明並非有意禁止遊行,但卻有勞工組織宣布基於被騎劫等顧慮而取消五一遊行。香港本號稱「示威之都」,大大小小的遊行不計其數,可是經2019年反修例風波,出於安全考量,近期警方批准的遊行,曾要求參加者掛卡牌、繫絲帶,不免會影響市民的參與意欲。疫後首個獲批的遊行曾因安全緣故而取消,如今五一遊行也受影響,令人關注未來城中遊行活動的發展。

遊行本是民主社會的特色,遊行的本質,是透過在街上的行動,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立場,並產生影響,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市民透過在街上遊行,表達訴求,更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遊行人士舉標語、喊口號,或透過各種衣着、行動吸引政府和普羅大眾的關注,遊行人數可反映有關訴求的支持度,人多勢眾自有一種威懾力,甚至改變政府的政策。然而,遊行也容易擾亂社會秩序,正常、規矩的遊行尚且會阻街、擾民,當遊行隊伍中出現滋事份子,就更容易發生暴力事件,一腔熱血的反建制人士在街頭與維持秩序的警察衝突起來,有可能造成傷亡,同時演化成政治事件,激發社會矛盾,造成動盪不安的局面,2019年反修例風波的亂子正是由遊行開始。故此,時至今日警方才加強對遊行的管控。

9ce7ec99c5299847318b275b4e40b428.jpg

遊行的目的是表達訴求,但既有社會成本,也就要作出平衡,在組織遊行時考慮這是否最適合的方法。誠如夏寶龍所言,遊行並不是唯一一種表達訴求的途徑。行政長官李家超亦表示,政府各部門每天都透過電郵、信件及電話收到不少意見,市民也可透過議員向政府表達意見。再如像筆者這樣,在媒體發表文章,也是一個途徑,可以得到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迴響。此外,電台、電視的烽煙節目,城中的大小論壇,處處都是發聲的機會。如果是表達集體訴求,收集簽名、遞交請願信,也可展示有關意見的群眾基礎。視乎情況和需求,實在不必每次都勞師動眾,在街頭搞遊行。各種表達訴求的方式百花齊放,才顯示社會的多元面貌,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如果其他方法行得通,也不必一定要訴諸街頭行動,給社會帶來滋擾。

在互聯網興盛的今日,我們更不妨搞搞新意思,善用網上資源。政府為廣納民意,不妨設立網站,讓公眾透過文字、短片、訪問等形式,充分表達集體的觀點。比如原本一百人的遊行,主辦機構可以改以讓參加者自拍道出自己的意見,從中選取具代表性的,輔以其他資料和片段,輯錄成影片,放在網站上,供公眾瀏覽。如今坊間這麼盛行短片製作,幾乎人人都可創作,如果成品精良的話,根本就是一種市民文化的呈現。

當然,街頭的遊行還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來這是傳統的方式,值得保留,二來,街上人頭湧湧蘊含一種威懾力量,是其他形式所欠缺的。只要安全得到保障,香港還是要維護遊行的權利。只不過,並不是每次表達訴求都需要這種方式,大家要精明地作出選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被識別為遊行人士會感到羞辱,那只因2019年許多暴力示威的人已成階下囚。然而,如果是經警方准許的示威,並不違法,也不會被囚,那是享用基本法賦予香港居民的權利,被識別出來又怎會感到羞恥?

    方蘅  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