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四萬人」遊行說明了什麼?

2017-10-03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PET1.jpg
「反威權」大遊行大會稱有4萬人參與。(香港電台)

經常看中國古代戰爭片的戲迷,想必對劇中那些動輒十萬大軍、百萬雄師的場景都非常熟悉。只不過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對古代軍隊是否真的有那麼大的規模產生了疑問,質疑這都是史家們亂寫出來的數字。 

確實,以中國歷史上最重要一戰——「長平之戰」為例,這場由秦國名將白起指揮的秦趙兩國大戰,史料主要源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的記載,以趙「卒40萬人降武安君」,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結束。當中所記載的參戰人數,就存在極大的疑點。 

其一,如南宋朱熹大師所言,白起俘獲40萬趙兵並將他們坑殺,但「趙卒都是百戰之士,豈有40萬人肯束手受死?決不可信。」 

其二,根據《史記》的記載,秦趙兩國在這場戰爭各投入50餘萬「作戰力量」。如果秦軍真如記載所說的投入數十萬之眾,按照每個士兵平均每天吃兩斤糧食來計算,每天就要消耗100多萬斤糧食。這樣的戰場後方供應在當時生產力水準下絕難實現。 

說白了,秦趙兩國都不可能投入這麼多兵力,《史記》的記載有嚴重的水分! 

《史記》誇大長平之戰的軍隊規模,顯然不是特例。翻閱史書,不難看到中國歷史越往前,越模糊不清,隱藏著許多歷史疑點,尤其是許多戰役的參戰人數愈不可靠。英國學者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在《中國歷史研究手冊》一書中,就對中國史書誇大軍隊數字作出了分析,認為有三大原因。 

一是古代數字的抄寫形式特別容易產生文本訛誤。二是軍力、部署及裝備一向是國家機密。若是對手戰敗,我方很自然地會故意誇大敵軍數量,以強調己方取得的戰果,好向上頭邀功。 

但依我看來,魏根深提及的第三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即通過誇大己方兵力來壯大聲勢,從而恐嚇敵軍。比方說,曹操在赤壁之戰前號稱自己的軍隊多達83萬人,但實際上只有約20萬人;又如,隋煬帝聲言征遼戰役的人數是200萬人,但《資治通鑒》給出的數字卻只有30萬人。 

其實,當時的人通常會知道其表面上的重要性並加以注意,但後來的史學家卻把被誇大的數字記錄下來。時間一久,若不有心考證,反而變成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洪金富早些年在《四十萬蒙古說論證稿》一文中,更留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古代史書對草原軍隊的兵力的描述,從匈奴到蒙古,大部分是反複使用「40萬」這個數字。至於箇中原因,則不得其解(見文末附表) 。

泛民上周日發起「反威權」大遊行。據警方稱,最高峰時有大約4300人參加遊行。法新社在遊行現場的記者表示估計有5000人左右。組織方則稱,參與遊行的人數有4萬。近年本港幾乎每一次政治性集會遊行的人數計算的差異,都會惹起爭議。這次遊行人數的統計差距,竟然差逾八倍,亦不例外地引起不少討論。 

Anyway,我倒是覺得,阿爺應該對「4萬」人參加遊行感到滿意。區區「4萬」一個數字,揭穿了民主派核心人物骨子裡都是中國人的基因。說什麼「港獨」,真是開玩笑! 

附表:中國史書對草原民族的軍事規模的部分記載 

40.JPG

 

來源: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之《中國歷史研究手冊》引述洪金富《四十萬蒙古說論證稿》一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只要安全得到保障,香港還是要維護遊行的權利。只不過,並不是每次表達訴求都需要這種方式

    方蘅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