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溫:秦剛出訪德法為李強訪歐鋪路?

2023-05-15
 
AAA

 W020230510794307720432.jpg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星期一(5月8日)出訪德國、法國、挪威三國,是他去年底掌舵外交部後首次出訪歐洲。今年4月下旬有消息指德國總理朔爾茨邀請中國總理李強6月20日訪問柏林,商討緩解中歐緊張關係。秦剛此次訪歐五天,被視為可能在為李強擔任總理後的首次外訪敲定細節並鋪路。

秦剛上周末才結束南亞出訪行程回到北京,星期一訪歐前,一早先安排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是今年2月氣球事件以來中美最高層級的官方接觸。

作為前駐美大使,秦剛訪歐前夕重啟與美國的外交互動,釋放穩定雙邊關係的意願,相信也讓多數歐洲國家暫時鬆一口氣,因為中美修補關係也將連帶減少中歐改善關係的阻力。

歐洲近期也更正面看待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發揮的調停作用,同時重申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追求去風險化及經濟安全,看似為中歐重開合作之門注入更多可能。

儘管如此,對俄羅斯立場上的分歧,始終讓歐洲無法對中國產生更多信任。針對七家涉嫌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支持的中國企業,歐盟近日傳出首次提議實施制裁,成員國星期三將討論具體措施,引發中國高度不滿。

就在秦剛到訪德國當天,朔爾茨星期二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也強調美國依舊是歐洲最重要的盟友,同時指中國越來越變成歐洲的「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表明德國對華態度持續有不小疑慮。

親美的德國財長林德納也臨時取消原定星期三(5月10日)在北京與中國財長劉昆的會晤,引發輿論猜測這場籌備已久的會談為何生變。

與林德納同屬德國自民黨的教育與研究部長瓦特辛格,今年3月下旬曾率團訪問台灣,是26年來首位訪台的德國部長。中德財長會晤取消,被認為可能是北京在向德國自民黨表達不滿。

在好壞消息交織的背景下,德國外長貝爾伯剋星期二在柏林會見秦剛,是兩人以外長身份、今年3月初在新德里首次會面後的第三次會晤,但氛圍並沒有因彼此短時間密切接觸而變得更輕鬆。

中德外長當天延續4月中在北京會後共同召開記者會的安排,會上繼續就烏克蘭問題交鋒,比一個月前措辭更嚴厲,明顯各說各話。

貝爾伯克繼在北京質疑中國未呼籲身為侵略者的俄羅斯停戰後,在柏林記者會上加碼施壓,批評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 」,等同站在侵略者那一邊。

在歐盟星期三商討對俄的第11輪制裁前夕,貝爾伯克記者會上表示,歐盟不希望對俄制裁被第三國「以迂迴的方式顛覆」,並拒絕透露任何對中企可能祭出的制裁細節。

秦剛則為中俄企業合作辯護,表示北京不向烏克蘭危機相關方出售武器,堅決反對單邊制裁,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企正當權益。

秦剛並捍衛中國和平調停者的角色,同時還把球拋給德國,表示希望柏林發揮引領作用,為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提出具體方案」,暗示不應僅重視制裁。

針對朔爾茨星期二在歐洲議會重申支持歐盟對華去風險化的立場,秦剛表示關切,指如果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秦剛也不點名批評才被朔爾茨評價為歐洲最重要盟友的美國,指華盛頓才是真正風險的輸出者。

他羅列美國帶給歐洲「需要重視的、真正的風險」,指美國正在發動新冷戰,破壞國際規則,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陣營對抗,「脫鉤斷鏈」,濫用本國貨幣的壟斷地位對別國實施長臂管轄、單邊制裁,還對外輸出本國的通脹、財政危機,造成嚴重外溢效應。

W020230510796565984886.jpg

中國再向德國、歐洲發出新冷戰及脫鉤斷鏈的警惕,有一定的必要和道理。但就目前地緣形勢而言,歐洲最大的安全威脅還是俄羅斯,最大的軍事靠山還是美國,就算再不滿拜登政府也萬不可能在此時政策大調整,況且俄烏戰爭已僵持一年多,不能讓多批對烏軍援、多輪對俄制裁的效果付諸東流。

中國可能須進一步發揮調停作用,讓歐洲看到止戰一絲希望,讓烏克蘭戰爭對中歐改善關係的阻礙下降,才可能進一步打開局面。

秦剛星期二也證實,此次訪德主要目的是為即將舉行的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做準備,是疫情以來兩國首次線下舉行政府磋商,也是兩國新一屆政府的首次全面對接,表明李強即將訪德。

按目前的政治外交氛圍判斷,中德總理的會晤可能不會太友善,也不會帶給雙邊關係實質突破。中歐、中德關係未來的走向,關鍵還看烏克蘭戰局,取決於停戰的希望是否增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馬斯克在抵達北京數小時後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舉行了會晤。秦剛告訴馬斯克,中美之間要及時踩刹車,避免危險駕駛,善於踩油門,推進互利合作。

    楊華勇   2023-06-01